笔记内容整理自中国大学MOOC陈昌凯老师的《心理学与生活》课程的视频。
一、需要:情绪和情感的催化剂
情绪和情感并不真的是绝对主观的东西,或者只能说它在每个人心目中的体验是主观的。
- 情绪和情感:
-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 情绪和情感虽然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但必须在需要的中介作用下,才能真正产生情绪和情感;
- 最终产生的情绪和情感的性质,则是由你对刺激情境的认知来决定的。
二、具身认知:谁说情绪是主观的?
- 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人们的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着强烈的联系。
生理和心理上的温度信号都在大脑的同一个区域加工,即:社会情感信息加工的重要区域。
“世界需要热咖啡”(The world needs hot coffee)研究。
三、微反应:你会察颜观色吗?
微反应(Micro Reaction)
- 姿态、姿势、表情、声音、语调
- 持续 1/25 ~ 1/5 秒
真笑:眼角皱纹、脸颊鼓起、眼睛周围肌肉运动;假笑:仅有嘴周肌肉的活动。
微表情可能是人类统一的反应,有着跨越种族的一致性。
- 情绪的发生和发展与大脑新皮质的进化是平行的;同时,新皮质的发展与面部肌肉系统的分化和发展也是平行的。即,在一个情绪过程中,面部肌肉运动是非常敏感的一环。
四、共情:学会与他人联接!
- 共情(Empathy):又称同感、同理性、移情等。指理解和分享他人感受并对他人的处境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女性的共情水平通常高于男性。
- 共情的四个重要特征:
- 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即至少你要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认同他人的观点;
- 不要对他人进行评价;
- 识别他人的情绪,并且尝试着与TA进行交流;
- 与他人一起感受。
共情可以使人之间建立联结,同情却让人们失去联结。
- 理解他人的情绪
- 学会尊重,尊重他人才能让我们想去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也才能让我们不要去评价、甚至是批评他们;
- 学会倾听、换位思考;
- 增加生活阅历,丰富生活经验,设身处地理解他人为什么会有那些情绪情感;
- 学会接纳,接纳对方和对方的事情作为自己内心感受的一个部分。
五、所谓爱情:认知神经的视角
爱情(Love):成瘾行为(Addictive Behavior);内啡肽(Endorphin)——愉悦的化学物质、多巴胺(Dopamine)——传递兴奋、开心信息的神经递质;从而刺激奖赏回路(Reward Circuit)、类似于吸烟、吸毒。
一见钟情(Love at first sight)
梦中情人 vs 凶猛野兽:大脑依据情绪线索(Emotional Clues)做出反应:爱慕(Like)vs 恐惧(Fear);拥抱(Hug)vs 逃跑(Escape)。
挫折—攻击原则:当我们的期望或目的无法被满足,就会产生某种程度的愤怒心理,而攻击就是这种愤怒的表现形式。
六、互补:你们是因为这个相爱的吗?
- 互补性(Complementary)并不能促进彼此的吸引。而是相似性(Similarity)。
感知显著性(Perceptive Salience)
相似性是促进两个人相互吸引的最大推手,相似性广泛地反映在人际关系的多种特质维度上。如,年龄、价值观、生活方式、兴趣、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
-
促进人际吸引的因素
- 相似性(Similarity)
- 接近性(Proximity):因某些相似点而产生的感情上的联结或接近,以及发现某些相同的人格特质。
- 熟悉性(Familiarity)
七、吃喝玩睡:与压力同行
-
应激源(Stressor):外在、内在;具体可见、隐而不见;
- 急性应激(Acute Stress):一种短暂的唤醒状态,伴随着典型的进攻或退缩行为。
- 慢性应激(Chronic Stress):一种长期的唤醒状态,会持续很长时间,使人感到即便内在资源和外在资源加在一起,也不再能满足压力事件的要求。(其影响远超过急性应激)
-
压力来源
- 生活事件
- 学习工作
- 金钱
-
进化心理学发现,面临威胁:
- 第一阶段的第一反应是呆住(Freeze),第二反应是报警反应
- 第二阶段:阻抗阶段;
- 如果长期未能成功阻抗,则会分泌大量应激物质,进入疾病或死亡的第三阶段:耗尽阶段。
-
行为减压
- 吃(抗抑郁食品)
- 喝(咖啡、茶增加压力)
- 玩(张弛有度)
- 睡(充足睡眠,恢复身心)
八、上网:痛并快乐着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社交应用就是为孤独而生的,孤独的人喜欢社交媒体。——Ronald Dworkin
互联网悖论:通信联系的增加和人际接触减少的对立现象。
-
当人们真正面对面时,脑垂体会分泌类似催产素的荷尔蒙,能够减缓压力、提高信任感,甚至激发爱的感觉。而网络交流则不会。
- 网络社交的联系:弱联系
- 面对面的联系: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