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经常读到一些简友关于收到简书签约邀请的文章。
每读一篇,我都会在下方留下一句评论,“羡慕嫉妒恨啊”。我心里想,为什么这种好事偏偏就轮不到我呢?到底是自己水平太差,还是运气太背,真的很难说。
然而,就在昨天,好事突然就轮到我了。我收到了简书推送的消息,系统给了一个链接,邀请我进行签约授权。
点开链接,系统要求先进行实名认证。认证就认证,咱们行得端正,又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按要求提交资料后,系统跳到了“选择签约文章”界面。
我一看,系统自动勾选了我很久以前写的一些简文,并说,授权之后,文章将获得更多的展示,同时会被设置为付费文章,我有可能获得更多付费收益。
按理,这是好事情,可我却犹豫了。
简书想要让更多优质内容得到曝光,发挥其对优质内容的发现作用,同时让优秀文章的作者得到更多应得的收益,这些我都明白。
我估计,简书正准备干这样一件事情,把好内容推荐给读者,试图进行对外变现,再把变现收益返给作者。
一件作品,如果它真具有价值,那么,有一个平台可以让它卖个好价钱,这当然是件好事情。
可是,我写的那些东西,真的拿得出手去卖吗?它算得上是一件作品吗?
我把自己置于读者的角度,我问自己,我会为这样的内容去付费吗?如果我不小心被忽悠去付了钱,读后会大呼上当吗?
文章就如一件绘画作品,只不过它的每一笔都是由文字组成。这件作品,它应该具有娱乐性,有审美价值,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读者买来之后可能会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如此,则或许会有人出价买下它。就像我们愿意花钱去看一场电影,去买一本自己早就想读的诗,甚至是一本电子书,这都是有可能的。
再回头看看自己写的简文,它有娱乐性吗?有实用性吗?它值得别人花钱去消费吗?
那些自娱自乐的简文,写点生活感悟,记点生活琐事,纯属取悦自己。如果文章是一件绘画作品,那么,记录生活琐事的简文就是傻瓜相机抓取的生活的某个瞬间,离娱乐性和审美价值还差十万八千里。
艺术作品当然是来源于生活,但它一定要高于生活。
生活感悟,生活琐事,它就是个人日记。想拿日记去卖钱,你写的是“狂人日记”吗?
拿张卖萌照就想当艺术作品出卖,实在有点可笑!
作为一个简书用户,你到底是一个消费者,还是一个生产者,一定要有个明确的定位。消费者是花钱买服务的,是来享受的。生产者就是劳动者,而劳动是辛苦的,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做同一件事情,既想像消费者那样去享受,又想像生产者那样收获劳动成果,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个问题,不知道简书有没有搞清楚。
这次签约邀请,暂时谢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