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愿意分享一张樊登读书会一个月的VIP会员卡,我并不想加入读书会,当时突然一冲动,就留言说我要,对方就给我了,结果五月份利用零碎时间居然听完了40本书。我把我这一个月听书感悟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专注亲子家庭领域。我很早之前就知道樊登读书会,但因为我又是得到重度用户,觉得有冲突,就一直没有加入樊登读书会。拿到赠送的会员资格后,我一口气就下载了20几本亲子家庭方面的书籍,正好我目前有这方面的困惑,听多了以后,突然就觉得自己悟到了,原来世界上的道理都是相通的,通俗一点说,就是不管跟谁沟通,只要是个人,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想取得好的沟通效果,或者让自己在人际方面轻松愉快点,那么就请用非暴力沟通的语言。但是愿意使用这种非暴力沟通语言的人,必须具备的核心是“爱”,当你看到一个人,无论这人多么的可恶可恨,你都要有像特蕾莎修女那样一颗无比强大的爱心,去爱任何人,包容一切的博大的爱,这点也就只有圣女特蕾莎才可以做到,普通人还是有差距。第一阶段就属于听了很多书,觉得大道至简,其实都在说一本书《非暴力沟通》,但是要修炼这个本领,还是很难的。
第二阶段:广泛涉猎各个领域。樊登读书会涉及领域广泛,除了亲子家庭,还有企业管理,个人成长,名人传记,作者亲临,听这些书感觉打开了自己的视野,比如邀请蒙曼来谈谈唐诗,一个学文学的人对美的感受力,对美的那种欣赏和热爱,非常让人感动。看完以后就觉得搞金融的人真的很可怜,每天盯着一堆起起伏伏的数字,K线图,跟诗比起来这些实在是太丑了。樊登是一个亲和力非常强,没有任何架子,自己每年看那么多,看得越多人变得越谦逊和自知,从书中吸取的知识和营养经营自己的公司,家庭,孩子教育和个人成长,他是一个幸福的成功者,非常羡慕这样的人。
第三阶段:我要不要续费?很快一个月的试听期结束了,每天手机的APP都会提醒我,我的VIP马上就要到期了,请续费,否则下载的内容都会消失,那么我要不要续费呢?这个问题让我很纠结,一方面我觉得樊登说这么多书,把每本书都讲这么精彩,让我也获得了很大的精神愉悦,尤其每天跑步的时候,如果不听一本书,我根本跑不动。
但是听多了之后,我又不可避免的陷入到焦虑中,我自责我就这样随便听听,笔记也不写,听完了过几天肯定就忘记了,我不是白听了吗?有时候我想做做笔记,但是真坐下来刻意去写,却发现永远找不到时间。这就是现代人的通病吧,学得越多越焦虑。我还是不要续费了,把得到上买的课程多听几遍就蛮好了。
所以第三阶段,我经常会陷入到续费还是不续费的自我矛盾中,突然有一天我想到我在达人掘金训练营里学到的一句话,真正厉害的人不会只满足做一个消费者,而是要想着去做一个生产者。比如说有人在淘宝上买买买,买到不停的剁手,而赚钱的人脑子里想的全是卖卖卖,不同的想法,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最后就是不同的行动。还有现在火得不行的抖音,消费者思维的人就是关注这个人,关注那个人,而生产者就是自己录视频上传,吸引别人关注自己,这两种人结果自然不同。
最后我想,不就是讲一本书嘛,我干嘛要花钱请别人来给我讲,我为什么不能自己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书,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这本书讲出来呢,我也可以在喜玛拉雅APP上帮自己免费录音,我也可以给自己搞个Susie的读书会,这样不仅不花钱,收获还更大呀,我现在讲得不好,但是谁不是从不好到好的?我花钱让别人讲,别人越讲水平越高,水平越高挣钱也就越多,以后我跟别人差距越来越大,一定会跟我收更多的钱,而我呢?水平永远停留在听书的初级阶段。
李笑来也说了,刚开始起步阶段每个人都不好,没关系,忍耐并且接受自己的笨拙,时间是我们的朋友,按照一周说一本书的频率,说个两年,十年,我就不信水平还停留在听书的阶段,书还是要靠自己去看,这样的方法也可以逼着自己看书,看完逼着写笔记,正好007每周交一篇作业,我的作业就是写笔记,写完我到喜马拉雅上录一遍,就有了自己的读书会。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声音。
你是想做个消费者呢?还是生产者呢?你是想一辈子当个卖糖水的呢?还是想改变这个世界?想法不同,世界也就不同了。希望这篇文章帮助我下定决心,改变想法,争取做一个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