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的一点浅见(我的思路,没有操作过,需要边做边试边求证):
1. 和客户签雇佣协议(似乎有可行性):根据协议等于工厂是客户雇佣用来做他们的加工厂,与产品有关的一切都属于客户,包括哪怕客户的一个想法,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微小流程,所有的规格描述,设计图纸,产品本身,一网打尽都属于客户。客户出加工费。这种情况下因为是客户自己的产品,不属于公司出售产品给客户,所以不属于客户找公司采购,按道理可以避开美国新增的高昂进口关税。公司怎么赚钱?和接客户的正式订单一模一样的操作方法,只是把合理利润变成加工费报给客户,客户如果是聪明人也能接受合理利润,一回事,客户如果是一根筋他一般发现不了公司换了一个概念。客户在这里涉及到一个在中国购买材料的问题,只要是有购买估计就要承担美国进口关税,但这个和外贸出口单位无关,并且对于原材料,可以提醒客户写很低的价格,足以避开关税,材料应该没法查(此点和客户确认后,公司采购材料时要帮助客户帐面一条龙写低价格).
这种协议有一个天大的坑外贸单位需要万分小心:因为与产品有关的一切版权都是客户的,如果你们有类似产品或正在开发类似产品,中间包括产品功能、参数、流程一定会有重合点,签了协议你生产、销售你们自己的产品都属于侵权,会被罚得倾家荡产。怎么处理:列一个清单,写明你们现有的产品和正在研发、准备研发的产品,外形,功能,生产流程,工艺,商业策略等所有的一切,版权都属公司所有,不被包含于此协议,写得越详尽就保护得越周全。措辞注意:版权所有包含但不限于……
我手上有一个刚开始做的项目签的就是这种协议,具体的操作细节只能边走边看,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
2.对于大客户还可以选择转口贸易,如在越南和台湾等周边国家转口。估计国内商业嗅觉灵敏的货代已经开展这项业务了,很大的商机,关键是信誉,不可靠的不能做,货代失控会钱货俩空。
3.如果是中小客户或小订单,怎么处理?:举例,我一款产品100元卖给客户,含利润20%,美国加税25%后,客户实际需要承担125元,客户大约会取消订单。我的做法:商人言利,并且美国人不把政府放眼里,和客户沟通,特朗普令客户赚不到钱,我们要帮助客户尽量跳出特朗普的陷阱,减少损失。产品让利2到3个点,如果是新产品,报高价格5个点,再让利7到8个点。然后在香港相应银行开一个私人帐户,让客户将货款的50%以对公形式打入对公帐户,将另外50%以私人名义汇入香港私人帐户。商业发票价格金额和对公帐号一致。这样,客户只需交税:100元/2*0.25=12.5元,我们再返还3元给客户,客户只需交9.5元,如果是新产品,我们先增加5%的利润再返还8%,客户看起来得到了8元的补偿,只需交1.5元的税。客户再把这税全部或大部分增加到销售价格上,让消费者买单,因为幅度不大,估计大体都能接受。这样操作可以将加税的负面影响减少很多。 这种方法适用于新产品,因为同一款产品因为档次不同市场上的价格相差很多倍,海关又没有以前的记录,降低50%价格是可以操作的。
如果一直供货的老产品海关有记录,少写20-30%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技术不断改进材料也有更有竞争力的出现,如果少写50%可能会引起怀疑。
上面第三条如果公司需要退税,中国海关会有真实出口价格,两边国家海关已经对接,则必须写真实价格,如目前巴基斯坦,印尼和印度海关已经和我国的海关对接了,两边数据必须一致。当然,对于大部份海关没对接的国家的客户仍可以这样操作,哪天对接了哪天再改。
注意点:要和客户沟通确认他们的财务操作不会有问题。
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