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响起,11:04.
刚碰到电话时还是11:05,完全拿起来后就变成了11:06。就是说千反田至少等了一分钟,最多等了两分钟。
日历的特写,告诉我们折木在3号没有安排。注意前一张的日历全景,每一天都是空白。奉行“节能主义”的折木,确实也应当如此。
时间跳到了11:07,精致的细节。
精致的字幕组。
偶人上的光斑。
千反田说最后一句话时,画面已经切换到路上,没有多余镜头。
第一次展现“故乡”的样子。进入OP。
长久桥。第一个伏笔。
三个镜头,简单交代了环境。人还很少,且多是身着蓝衣的工作人员。
好奇(怀疑)的目光。这里本不该有外人进入。
“受人之托”来撑伞,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反应。
轴线上的机位,仿佛审视犯人的角度。
特写,一脸无奈。
进入室内,只能缩在角落的暖炉边上。
几乎都是“大叔”,毫无生气。
新环境下的烦躁感,格格不入。
主事的长者说出了“外人”,距离感。
门和榻榻米的位置,完全平等的镜头。这是“外人”和“本地人”的交流。
礼貌谦虚赢得了好感,这是对未来的美好暗示吗?“生来第一次”,折木以前真是“节能”啊。
10:19,最后的确认工作。长久桥的伏笔兑现。
居高临下的镜头,依旧充满了不信任。
10:31,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了。冲突出现。
手早就不冷了,可又有什么能做的呢。
除了长者,没一个能拿主意的。
10:41,浪费了10分钟,才刚刚进入尝试解决问题的阶段。
众人纷纷提出不靠谱的方案。最后“茶发少年”提出走南边的一座桥过河。这本是显而易见的方案,为何没有人说出来呢?第二个伏笔。
所有人的惊讶。区区一个外人,为何会被千反田家的千金叫去呢?
第一件是千反田的便装,后面是和服。
华丽的头饰。
再次出现审视犯人的角度。四个镜头,依然没有给出房间正面,留有悬念。
揭开谜底。注意折木转头的顺序,与前面镜头顺序一致,先看到服饰,后看到头饰。
特写镜头。与平日的千反田不同,端庄代替了活泼,让折木忍不住发出疑问。
两名“化妆师”。大小姐的身份。
两人对话,或者说是单方面的“汇报”。典型的三角机位,全景,特写(折木),然而帷幔的左上角代替了特写(千反田)。观众的视线和折木一样被遮挡。
用两个外景镜头跳过了“汇报”的过程。人变多了。
镜头这次来到了帷幔的右上角。大概折木在说话的时候,就是这样一遍遍在帷幔上来回巡视吧。无所适从的感觉。
这不是平日对话的氛围。不适感,忍不住发问。
仰视的镜头,强烈的压迫感。
除了长者和“茶发少年”,众人明显松了一口气。暗示了“令其他人难堪还能面不改色的人”。
过场节气:春分。很喜欢这种质感。
11:40.
又一处伏笔。
作为“外人”的违和感。
注意这里的开始时间,结合上文,至少推迟了10分钟。衰老的人群,直到最后一刻还在手忙脚乱,这样的“故乡”,真的有未来吗?
千反田出场,镜头瞬间虚化。镜头从下到上,逐一交代。最后一张图,折木的倾斜程度略大于之前,可以理解为“吃惊得歪了头”吗?
折木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心意了吗?
花瓣。
积雪。
“我很好奇”,这一次的语气中,有着掩饰不住的激动。
好友的声音将折木从梦幻中拉出。
好友的调侃。
背面的机位,看不见表情。想必有些尴尬。
折木的惊讶。是吃惊于两位好友间的坦诚吗?
四个镜头,清楚地交代了折木的“距离感”。注意第三个镜头,折木在角落,对面旁边都没有人。别人的觥筹交错,众人皆醉我独醒。
寂寞。
脚步声进入。
换回便装的千反田。
发动“我很好奇”技能的千反田。然而与以前不同,这一次她是有答案的。虽然折木凭借推理能力也得到了正解,但这也再一次表现出,这是千反田的主场。
“茶发少年”是小成的儿子,在大阪学习摄影,想必以后是不会回来了。没有年轻人的“故乡”,真的有未来吗?
折木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千反田的脸上却显得落寞。
BGM响起,镜头旋转一圈,显示周围的“故乡”环境。注意前后的色彩对比,“故乡”方向的昏暗和远离“故乡”方向的绚烂。
利用水中倒影的正反打,充满了趣味。千反田的“虚”和折木的“实”对比,千反田就如同水中之月,遥不可及。
高潮开始。
隽永的表白。难以置信的美。视线的方向。
折木的正面回应,想必让观众激动不已。然而,这只是折木的幻想,终究没有说出口。
眼神,蒙太奇。
折木开始理解好友的心情。被难以置信的人喜欢上,可是自己真的能够背负起那份“束缚”吗?未来的不确定性,自己能力的不确定性。已经名存实亡的“节能主义”。是不是有一丝想要爬回过去外壳的冲动?
千反田的鼓励。太美了。是她将折木拉出了“灰色”,涂抹上绚烂的蔷薇色。
吹面不寒杨柳风。两个人都笑了,未来如此绚烂,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重要的是此刻,心意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