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学校待着,宿舍附近的几个食堂都关门了,只有远处的一个开着,而我,整日待在寝室,早已成为了懒癌患者,不愿出门。
中午,准备点外卖用来续命,选好后,就在备注栏里面加上了一句话:“多施舍点饭呗,跪求老板,么么哒~”。
等外卖送来了,看见便条上我说的那句话,莫名想笑,或许是嘲笑自己的无聊吧。打开一看,又有几分激动,店主竟真的多给了我一盒饭,就这样一件小事,我高兴了好一会。
生活中有趣味的事情多的去了,就连点个外卖,都能变得有趣,当然,这并不能成为经常点外卖的理由,外卖这东西,还是越少点越好。
既然有趣,为什么正年轻的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在忧郁呢?
记得几个月前的晚上,和一个朋友一起打游戏,11点多了,她不打了,原因是她的一个室友患有抑郁症,不能吵到太晚。当时,我有些惊讶,现在想来,倒没了惊讶,反是多了一些感叹。
据某次调查,采用SDS自评抑郁量表,在学校发放调查问卷,据统计,27.84%的人患有轻度抑郁,8.86%的人患有中度抑郁。
就是说大约三成的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很多人,看起来生龙活虎,和周围的人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一个人的时候,却安静的像一潭死水,带着面具生活,伪装表情掩盖伤,卸下面具,只剩下一脸的迷茫。
前段时间,一个同学半夜给我发消息,说感觉周围的人都不懂她,虽然看起来能和大多数人打成一片,但还是很孤单。
我说,大学里,每个人都是自私的,都有自己的处境和想法,这种形势会一直延续下去。你不能去奢求有人懂你,因为没人会时刻注意到你内心的变化。即使是自己的对象,这种“懂”也会慢慢退去,自己能做的,就是不要丧,尽可能的活出自己的精彩,让自己优秀。
刚进入大学时,经常看见一句话:一群人的高中,一个人的大学。确实是这样,高中,我们都是在一条路上的人,为了那共同的目标——高考前进着;而大学,每个人的目标都不一样了,好像一群人共同相聚在一个圆点,然后沿着各自的半径前行着,彼此越来越远,偶然有几个相似的,最终还是逃不过圆外那广阔的世界。
正处在大学的我们,看起来如此迷茫,如此难受,但为什么所有人都说青春美好,大学美好呢?
那是他们在回忆时下的定义。悲伤的时候,即使有太阳也觉得天昏地暗:开心的时候,即使下着大雨也恨不得出去裸奔。这种自在随意,到了中年就不可以了,但或许到了老年又可以了,只是我还没到那时候。
史铁生曾经说过一段话。四肢健全的时候,抱怨周围环境如何糟糕,突然瘫痪了。坐在轮椅上,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可以奔跑的日子,才知道那时候多么阳光灿烂。又过几年,坐也坐不踏实,出现褥疮和其他问题,怀念前两年可以安稳坐着的时光,风清日朗。又过几年,得了尿毒症,这时觉得褥疮也算好的。开始不断地透析了,一天当中没有痛苦的时间越来越少,才知道尿毒症初期也不算那么糟糕。
所以,生命中永远有一个“更”,为什么不去珍惜现在呢?
那么大学要做些什么,只是学习课程,丰富知识储备吗?不,远远不够。
这几年的青春,是我们从学校转向社会的过渡期,我们要了解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学会与人相处,独立自主,要明白自己肩头上的责任。
简单来说,大学这几年,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就像《少有人走的路》的简介一样,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导航仪,正处在最好的年龄的你,有什么目标呢?
如果我当面问你,或许你会错愕,然后摊一摊手,抖一下肩,说“不清楚”。倘若你能侃侃而谈你的目标,那么我会以崇拜的目光看向你,毕竟现在有目标的年轻人不多了。
目标不需要太宏伟,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创建世界500强的公司的老总,或是通过写作成为千万大款,那么,我觉得可以先把目标缩小一点,并不是说达不到,而是目标太远,路程太艰辛,容易丧失动力,不如先一步一步的走。
例如,想成为老总,可以把目标改为成功的创立一个小企业,完成后把目标定为壮大企业;想成为写作大款,可以定一个出一本自己的书的目标,然后,陆续写出更好的作品。当一个目标遇到困难时,应该经常对自己讲:再走几步看看。
当然,在大学,你的目标可以更简单,可以是每天记20分钟的单词,也可以是这学期拿下教师资格证,甚至可以是每天7点起床。
有人会说,起床后我也没事做呀,起来干嘛呢。我不会劝你起来后去学习,去做兼职之类的,如果起来实在觉得没事做,那就玩手机,打游戏吧。早起,起初是一个目标,然后可以成为一个习惯,当你察觉到该做什么时,有了早起的习惯,会方便许多。
这里说一个方法,当你要做一件事,却被懒癌困住时,例如起床,在心里大声默念“五、四、三、二、一、起床!”,这样或许起床就更简单了。不妨试试。
有了目标,希望你不要去坚持,而是去享受。很多时候,坚持就是失败,因为坚持往往意味着你不好奇了,不喜欢做了。为了坚持而坚持,怎么可能带来胜利呢?享受奔向目标时带来的乐趣,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突破后,就是非常愉快的过程了。
保持强大的心理素养也是要学会的。
可别因为大学期间遭遇到的小小挫折就寻死觅活,苦恼撒酒疯,你现在以为的天塌了,后来才知道,简直不值一提。
等到了社会,无数的打击会与你撞个满怀,而你所能做的,就是在大学,铸就一身盔甲,然后拥抱去带刺的磨难,等遇到了那无尽的困苦,也能直面了。
还有啊,一定要有独立的思维,不要随波逐流,若真的可以能向一条河流一样,朝着共同的方向流动,倒也还好,但现实不可能是这样的,大学更像湖泊的涟漪,杂乱无章。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同学之间差异不大,而四年之后,彼此差异却很大,差异是怎么形成的?
专业。不同的专业教给我们不同领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不同的专业让我们学会用各自专业的角度看待世界,法律系的学生有法律人的视角,艺术系的学生有艺术和美的感受。
除了专业,还有一点——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因为独立的思维,我们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因为这样,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未来我们的前进速度和能够到达的高度如何,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和社会地位,而一个人的价值和社会地位,跟他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
不可替代,就是没人能够做好你做的事,在公司里,你不可替代,老板会给你好的待遇,你辞职,老板会挽留你。但你要是及其普通,你辞职,老板面不改色,头也不回,甚至还会直接丢一句“滚蛋”。
不可替代性来自哪里?来自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不要想着等到了社会再去培养,那时就晚了。
当然,永远别忘了安静的做好眼前事。做事的时候,你会心猿意马吗?这本书看到一半,会想着看另一本书吗?这个目标没实现,会换另一个目标吗?
做事从一开始就很浮躁,不能静下心来,成功的概率怎么会高呢,不如踏踏实实做好眼前事,把下一步该做的事放到下一步,老话都说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就如同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朝有事今朝做,明日的事明日做。急什么呢?好过程必有好结果。
恋爱也是,好的恋爱,可遇不可求,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很多人都说,不谈恋爱的大学,不是好大学。我觉得几分可笑,谁规定的?恋爱是想谈就谈的?一开始就不合适的两个人,又怎么能走到最后?
不要为了盲目的自尊心去恋爱,也别为了填补内心的孤独去恋爱,这样于己于人都是不好的。
当然,遇见了好的爱情,就应该去争取,去珍惜,去享受。什么是爱一个人的感觉呢?曾经看到网易云的一个评论:“就像房间黑了你不是先去找灯,而是先去找他。”
“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老气但很美好的祝福送给找到爱情的你。
爱情是美好的,但千万不要因为提早走入二人世界,而错过了再也无法复制的集体生活。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可以爱别人,但请先自爱。
一个人的时候,要学会等待,怀着好奇心去等待,对未来不迷茫,不恐惧,面对一切的变动和未知,请用“好奇”而不是“恐惧”去面对。
要像伟大的创造者一样,眼神里都藏着巨大的好奇。而那些习惯抱怨的人,早已失去的等待的耐心。
爱情如此,其他事也应如此。
丧有什么用?老天爷的确不会永远给你最好的。你能做的就是磨炼好自己,做好准备。准备好了,机会就会来敲门?不一定。但请放心,它迟早会来,而且不止一次。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