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月有余,《弟子规》的学习,终于要告一段落了。
这个冬天于我,是别具意义的,因为我有了全职妈妈以外的另一个身份--少儿国学老师。
虽然是小小小小的班级,但我仍知足且快乐。
看到孩子们能够背完整本书,那种喜悦,就更难以言表了。
朗朗书声,最是抚慰人心。
像是开了一个小小的私塾,在这片田地里,与孩子们共度的每一堂课,都是弥足珍贵的。
《弟子规》是一本颇有争议的书。但我依旧会毫不犹豫地把它作为少儿国学的启蒙书,是因为,它里面其实包含了许多孩子们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孝悌谨信,爱众并亲仁,这是无论放在什么年代都不会过时的吧?
“身有伤,遗亲忧。德有伤,遗亲羞”,身心健康成长,即是大孝的表现了。
当妈妈后,所有的努力,不就是为了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吗?快乐一定是以健康为前提条件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姐妹之间、朋友之间,和睦相处,这既是悌的要求,又何尝不是孝的延展呢?
而看轻财物,注意言行举止,“用人物,须明求”,“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都是非常重要的行为准则呀。
“凡出言,信为先”,“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都是告诉孩子们,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民无信不立。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要求孩子们不去搬弄是非,“静坐且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大概就是如此之意了。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更是化用了《论语》里面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可谓是给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更是教导孩子们,要知错能改。
“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告诉孩子们,要乐于助人,并不骄傲、不嫉妒,对待朋友,亦不喜新厌旧,并要懂得“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化用《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不揭短,不随意谈论别人的隐私,这何尝不是非常重要的涵养呢?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知易行难,告诉孩子们,要说到做到,学会知行合一。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这些读书学习的方法,是永不过时的。
“勿畏难,勿轻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都是告诉孩子们,不要害怕困难,亦不要轻言放弃。
多好的一些道理呀,不仅适用于孩子,其实大人也是同样需要依此而行的。
所以,怎能说《弟子规》陈旧迂腐呢?
虽然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但大部分,都是颇为适用的。
所以,这实在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儿童行为准则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