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2年
石显失去了元帝撑腰,于是石显及其党羽牢梁、陈顺均被免官。石显与妻子儿女也被逐归原郡,石显忧郁愤懑,不进饮食,死在途中。因结交石显而得到官位的人,全部被罢黜。
王尊弹劾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说他们没有指出石显等人的罪恶,于是匡衡谢罪请求辞官,成帝没有答应,每逢遇到水旱天灾,都接连请求退休让位。而皇上则下诏安抚慰留,不批准他辞职。
公元前31年
成帝当太子时,就以好色出名。及即位,皇太后诏采良家女以备后宫。大将军、武库令杜钦劝王凤进行规劝,言辞恳切,当世的善政,多出于杜钦的建议和筹划。
公元前30年
关内大雨连绵四十余日,详情见故事一。
成帝打算把国家大事完全委托给王凤。
十二月匡衡因夺取封邑土地四百顷,及手下属官盗取所主管的财物价值十金以上而获罪,免官,贬为平民。
公元前29年
清河郡都尉冯逡奏报说需要疏通河道,来防止日后更大溃堤,成帝将冯逡的奏章交给丞相和御史去处理,博士许商觉得可以暂时不疏通,三年后黄河果然在馆陶及东郡金堤决口,洪水泛滥兖州、豫州以及平原郡、千乘郡、济南郡,共淹了四郡三十二县,十五万余顷土地变为泽国,水深的地方达三丈。冲毁官署驿站及民间房舍近四万所。
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的救灾方案疏漏而不切实际,成帝严厉斥责他不尽心职守,尹忠自杀。成帝派人救济,并且派船舶救出灾民九万七千余人。
陈汤因为获罪要被处死,但是判决一直没有下达,有人求情,被贬为平民,正好,西域都护段会宗被乌孙王国的军队围困,段会宗用驿马上书,请求成帝征发西域诸国军队,以及汉朝在敦煌的军队救援。成帝问具体情况,陈汤作答全部如他所料,于是大将军王凤上奏,要求任命陈汤为从事中郎。从此大将军幕府的大事,均由陈汤一人决定。
公元前28年
杜钦向王凤推荐犍为人王延世,让他负责堵塞黄河决口的工程。王凤任命王延世为河堤使者。王延世完美完成任务,于是成帝下诏任命王延世为光禄大夫,官秩为中二千石,封为关内侯,赐黄金一百斤。
成帝下诏,落实宽松明白的法律来制定,但是当时主管官吏,只是在细微枝节上,举出数件毫毛般的小事,以敷衍诏书而已。
公元前27年
御史大夫张忠上奏,弹劾京兆尹王尊残暴傲慢。王尊获罪被免官,官吏百姓多称惋惜。湖县三老公乘兴等上书辩护,于是成帝又任命王尊为徐州刺史。
夜郎王兴、钩町王禹、漏卧侯俞,先后起兵互相攻击。朝廷派人去和解,但是兴等不听从命令。王凤推荐金城司马、临邛人陈立为牂柯太守。陈立诛杀了王兴,其余部落纷纷投降。王兴岳父继续叛乱,失败,于是西夷被平定。
公元前26年
黄河再次在平原郡决口,朝廷再次派遣王延世跟丞相史杨焉,以及将作大匠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共同负责治理工程。六个月后,工程才完工。再次赏赐王延世黄金百斤。治河卒没有发给工钱的,都登记姓名在册,折合抵消徭戍六个月。
公元前25年
丞相王商和王凤有嫌隙,详情见故事二。
四月二十日,成帝下诏,收缴王商的丞相印信、绶带。王商被免相三天后,发病,吐血而死。王商的子弟亲属担任驸马都尉、侍中、中常侍、诸曹、大夫、郎吏等官职的,全部被调出宫廷补任其他官职,不许留在给事、宿卫等可接近皇帝的位置上。
成帝当太子时,由莲勺人张禹教授《论语》,拜为兼任给事中,主管尚书事务。因为王凤专权,张禹想要退让,成帝不许。六月初五,成帝任命张禹为丞相,封安昌侯。
公元前24年
冬季,京兆尹、泰山人王章被捕入狱,处死。
成帝的权势被王凤架空,详情见故事三四。
王章一向刚直敢言,他虽由王凤举荐,但不赞成王凤专权,不亲近依附王凤。王章直言王凤专权,成帝有所感触而醒悟,打算采纳他的建议。成帝对王章说,微京兆尹直言,吾不闻社稷计。且唯贤知贤,君试为朕求可以自辅者。王章推荐琅邪太守冯野王,但是被王凤亲信偷听到了内容,王凤听了甚为忧虑恐惧。杜钦劝王凤搬出大将军府,回到原来的侯府,上书请求辞职退休,措词十分哀痛。太后闻讯,为王凤流下眼泪,不肯进食。成帝从小就亲近倚靠王凤,不忍心罢黜他,就下诏优礼安抚,勉强他继续任职。于是王凤复行视事。
最后成帝让人弹劾王章,王章终于死在狱中,妻子儿女流放到合浦。从此,公卿见到王凤,都侧目而视。
冯野王无故被罢免官职。
当时百姓大多认为王章冤枉而讽刺朝廷。杜钦劝王凤,招揽贤明的人为自己洗白。王凤将杜钦的意见报告成帝,并施行了他的建议。
公元前23年
四月任命侍中、太仆王音为御史大夫。当时王氏家族的权势越来越盛。于是刘向上密封奏书,极力劝谏成帝,奏章上去后,成帝召见刘向,为刘向的心意叹息悲伤。但是不采纳。
下面是故事四则摘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一》
故事一
关内大雨连绵四十余日。京师百姓惊恐相告,传言洪水就要来到。百姓纷纷奔逃,混乱中互相践踏,老弱呼号,长安城中大乱。成帝亲临前殿,召集公卿商议。大将军王凤认为:“太后跟皇上以及后宫嫔妃可以登上御船。命令官吏百姓登上长安城墙,以避洪水。”群臣都附合王凤的意见,只有左将军王商说:“自古以来,即令是无道的王朝,大水都没有淹没过城郭。如今政治和平,世上没有战争,上下相安,凭什么会有洪水一天内突然涌来?这一定是谣言!不应该下令让官吏百姓登城墙,那样会更增加百姓的惊恐。”成帝于是作罢。不久,长安城中逐渐平定下来,经查问,果然是谣言。成帝因而对王商固守不动的建议十分赞赏,多次称赞。而王凤则大感惭愧,自恨失言。
故事二
琅邪太守杨肜与王凤是姻亲,琅邪郡发生灾害,由丞相王商查问此事,王凤为杨肜向王商说情,王商不听,竟上奏请求罢免杨肜的官职。奏章上去后,果然留中不下。王凤因此怨恨王商,秘密搜求他的短处,指使频阳人耿定上书弹劾王商说:“王商与他父亲身边的婢女通奸。他妹妹淫乱,奴仆把奸夫杀死,我怀疑奴仆杀人是王商教唆指使的。”天子认为,这些都是无法证明的暧昧过失,不足以构成大罪而伤害大臣。王凤则极力争辩,坚持把此事交付司隶查办。太中大夫、蜀郡人张匡,一向险恶谄媚,也上书极力诋毁王商。主管官员上奏要求召王商到诏狱进行审讯。成帝一向器重王商,知道张匡的话多为阴险不实之词,于是批示说:“不许究治!”王凤仍坚持追究。
故事三
当时,大将军王凤掌握国家大权,成帝谦让软弱,没有实权。成帝身边的侍臣,曾向他推荐光禄大夫刘向的幼子刘歆,说他博学卓识有奇才。成帝召见刘歆,刘歆为他诵读诗赋。成帝非常喜欢他,想任命他为中常侍,命左右取来中常侍的衣冠,正准备行拜官礼时,左右侍从之人都说:“还没有让大将军知道。”成帝说:“这是小事,何必通报大将军!”左右之人叩头力争,于是成帝便告诉了王凤。王凤认为不可以,此事便作罢。
故事四
这时,成帝没有继嗣,身体又常患病。定陶王刘康来朝见,太后与成帝禀承先帝的遗愿,待他十分优厚,给予的赏赐是其他诸侯王的十倍,对当初夺嫡之事,也不存丝毫芥蒂。成帝把他留在京师,不让他归国,还对他说:“我没有儿子,人命无常,不必避讳,一旦有别的变化,将再也看不见你了。你就长期留在京师,随侍在我身边吧!”后来,成帝病情渐渐减轻,刘康于是留居在封国驻京府邸,日夜进宫服侍成帝,成帝对他十分亲近看重。大将军王凤对刘康留居京师感到不方便,恰好发生日食,王凤就乘机说:“发生日食,是阴气过盛的征象。定陶王虽亲,按礼应当在自己的封国当藩王。如今留在京师侍奉天子,是不正常的,因此天现异象发出警告。陛下应遣送定陶王返回封国!”成帝无法违抗王凤,只好同意。刘康辞行,成帝和他相对流泪而别。
此纪讲述了石显垮台,王凤得势,外戚专擅朝政无法无天,而成帝只是玩乐点头而已,权利被架空,同时由于黄河水患,导致了数万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因为洪灾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政治斗争,从朝堂已经演变成王家人自己内斗,王凤权势可见一斑。还有匡衡,凿壁借光的匡衡,大家耳熟能详,之前听说他晚节不保搞贪污,我觉得有点太招摇了,再低调一点还能活的很滋润,也算是人精了。
喜欢历史的小伙伴不妨点个关注和赞,之后我也会定时更新,当然,如果您有自己的看法可以在评论下方留言,让历史充满生趣,告别你印象当中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