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朋友跟我闲聊:“我学习了一种快速阅读法,这种方法确实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可是有些书,我实在不舍得快读。你说,哪种读书方法比较好?”
我认为这个问题不是二选一。读书方法因人而异,有人喜欢囫囵吞枣;有人喜欢细嚼慢品。当然采用哪种方法,也因书而定。总之,读无定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他的这个问题,倒引发我开始思考自己的阅读。归纳一下,读不同类型的书,我的关注度和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
比如读小说。
情感类小说,我比较关注情节,喜欢阅读得畅快感,拾起来,就必须一气呵成,哪怕一夜不睡。
推理类小说,我喜欢考验自己的智力,总是一边阅读,一边推敲细节,希望能发现蛛丝马迹。如果我的结论与小说的结论不谋而合,我就洋洋得意。可是,这个机会少得可怜。特别是阿加莎的小说,总是让我在惊奇之余感到沮丧。
经典小说,我就会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布局谋篇的艺术。这类小说,我会先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迅速阅读一遍。然后住一段时间,回过头来慢慢再读。
读了两遍以后,我就会去读各家书评。主要想印证自己的认知,与大家的认知是否有出入。
读了书评以后,我会再回头读小说,我要印证那些书评是否有道理。如果有道理,为什么我第一遍没有体会出来。
总之,好书不厌百回读。这类经典小说,我会在每一个年龄段都来读一遍,不同的年龄,就有不同的体会。比如《红楼梦》
再如散文类。
这是我最舍不得快读的一类书。泡上一杯花茶,轻啜,细品。散文最能显示作者个性。读散文,就像在与作者对话。
读三毛,洒脱率真;读席慕蓉,细腻温柔;读林清玄,清新而有禅意;读余秋雨,深邃悠远,有历史的厚重感;读汪曾祺,亲切可喜……
品读着这些文字,我就感觉这些大师在跟我娓娓而谈,或轻松愉悦 ,或严肃深沉。那个时刻,心里充满了欢喜。情不自禁时,就会拿起笔来,写上几句,我明明知道大师肯定听不到我的话语 ,可是忍不住一吐为快。
读散文,我的读书笔记写得最多,那些优美的富有哲理的句子,一个也不舍得放过,都收到我的小金库里。
最后,是读所谓的干货类书籍。
这些书,对我来说就是药。当我病了,就不得不去吃药。失眠了,焦虑了,为人际关系苦恼了,我就会找解决这些问题的书来看。
读这些书,我会迅速浏览,去除外壳,抓住核心,理解本质。目的只有一个,找到我需要的答案。
读这类书,我会制作思维导图,帮助我迅速梳理思路,抓住核心理念。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谈到阅读方法,似乎只能这样粗略地拉个大纲,因为从来没有仔细思考或者学习过。
写下这篇文章,也算一个简单地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