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我们路过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分岔路口,选择了其中之一,另一条路就和我们没关系了。
小到今天出门怎么搭配衣服,大到高考志愿,职业规划,伴侣选择等等……
小时候,,表姐出门前喜欢问我她今天穿得怎么样,一直沾沾自喜以为人家是信得过自己的眼光,其实不过是旁边没有别的人可以问罢了。当我给她建议时,我也会视当时情况而定。如果已经她再晚十分钟才出门就会上学迟到了,我会告诉她,嗯挺好看的不错。等她心满意足地去上完课回来,我才建议她下次不要穿太薄的料子的衣服了,透着肉。打那以后她就不太喜欢在上学前找我要建议了。
选择去哪间幼儿园,去哪间小学,是自己做不了主的,但我读哪间中学,读文科还是理科,确实是自己做的选择。这类选择没有对错,因为你不知道另一条路是更光辉还是会出车祸。
我们咨询意见的对象,也因选择的大小而不一样。小选择随便一个路人或者是菜单上的主厨推荐都已足已。大的选择是闺密,是朋友,是家人,是师长,是网络上钦佩的人物等等……
我一直满意的一次寻求建议的经历,应该是我大一时在纠结要不要读双学位的时候。高三时候的班主任对我说,如果你是因为喜欢另一个专业才去读的,那就去吧,无关会不会忙不过来,无关证书的含金量。如果你只是为了一个学历而去花这笔钱,那就不必了。
当时第二学历专业少得可怜,都是些可有可无的,谈不上兴趣,所以我也就没报名了。谈不上后不后悔,因为我完全不会知道如果读了那个专业现在的我会怎样。
当然,朋友说,如果我选择了双学位,可能我以后的路会更好走,会有更好更自由的选项,比如工作。但我也不想去考虑那另一条路的风景了,因为这会影响我们欣赏这一条路风景的心态。
老师的这个回答,是最直接影响我的最终决定的。因为其中包含了所谓正确选项的判定标准,也没有直接要求我我应该怎样。
其他人的回答大多数是在我罗列的一堆利与弊之间就转晕了,问了当没问。所以有时候我在想,我们面对选择的时候,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我想应该是定心丸的作用吧,断了我们对另一种可能性的念想并对眼前的选择更坚定更义无反顾一些。
寻求建议,总会有一些这样的句型——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办?
后来才发现,如果你是我,你不会走到这一步,不会面临这些选择,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是错误的。
以前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与其去偷看别人的答案,还不如自己做,如果你不确定对方是不是学霸的情况下,万一他比你还渣呢?
综上所述,面对选择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明白,自己是承担选择的责任的,所以要自己做决定,不管是感情胜过理智还是自私无私。其次,我们在寻求建议的时候,我们要选择自己信任的,能给自己吃定心丸的。而不是盲目地问,以至于自己更迷茫。年轻人多试错没什么,人生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有没有人歌颂都没什么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