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元宵节,且读一首应景之作——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说起这首诗,多数人都会想到王国维先生讲的人生三境界。这最后两句,便是第三层境界,它一下子就把我们拉回了高中时代。时过境迁,我们在尘世里浮浮沉沉,有多少人还记得那三层境界呢?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过好人生似乎并不是件易事,特别是很多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人生,更无从谈人生境界了。很多人可能都是疲于奔命。
辛弃疾这首词,作于35岁,正当壮年,正是做事的好时候,可是他却生在一个战乱的时代,可谓生不逢时。辛弃疾生于南宋,可是似乎早在北宋建立之初,就决定了他的命运——北宋重文偃武,国运难免日衰,终究无法抵挡北方的金人(外部的危机)。而后“靖康之难”,北宋朝廷南迁建立南宋,而后一路向南“溃败”,最后是最惨烈的崖山海战,陆秀夫负着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南宋灭亡。此时距离辛弃疾去世,不过几十年时间。
据说辛弃疾二十一岁时曾经拉起一只两千多人的队伍抗金,还曾经率领五十多人的敢死队冲进两万多人的叛军阵营,把叛徒擒回。这样的能力与勇气,实在让人佩服。
虽然辛弃疾最终未能在武功上有所建树,却在文学史中,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读辛弃疾,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岳飞,想到陆游,三个人的志向,多有相同,都是一心想恢复中原。三人的文学成就,也都是南宋的佼佼者。
今天,我们都生在一个暂时和平安定的世界里,相比之下,我们实在是幸福太多,教育的普及度,也是前所未有。该如何去实现我们的生命的价值,或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