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在理解技术创新的时候,我们不能只以技术的先进程度作为衡量标准,而是要以哪种技术更容易为最大多数的人、最大多数的企业赋能作为标准。
事实上,导致美国成为“车轮上国家”的革命性创新并不是像发动机这样的“核心技术”,而是流水线这样的“应用技术”。
我们不是说核心技术不重要,而是说,不能因为要发展核心技术就轻视了应用技术。
现在,新技术革命的地基已经打好,地面的楼层刚刚冒芽,在它刚刚开始建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也打电话过去说:“哎,你们的楼盖歪了?”
10
工作时间越长,人越吃不消,对机器人需求也就越强。
在一个场景越来越稀缺的时代,找到场景是技术落地的关键。
11
赋能就是帮助更多的人成功,但是,赋能并不是会帮助用户成功,也会教会企业怎样成长,把企业带到一条更宽阔的赛道上去。
只要你承认潮水的方向已经改变,它就会把你带进以前从来不敢想的想象空间里面去。
12
技术更像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很聪明,但是没见过什么世面,你把他放到一个什么游戏里,他就能学会什么技能。
13
如果你知道如何把一项新技术拆解,然后再把它组装起来,你不仅仅能够看懂那些看起来极其复杂的技术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出现突破式的创新。
审美是一种长期内不变的东西,这其实就是“传统”。
互联网的意义不在于能够更好地“管理城市,而在于为普通的人们“赋能”,激发出各种小而美的创新活动。
14
有一种“自下而上”的力量,反倒有可能成为在未来城市化的主要驱动力。这种力量其实一直都存在,只不过之前被压制着。
新城市化用的是城市更新的思路,这种思路的关键是怎么样让我们现在的城市更加人性化,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随着物质需求被满足,人们在内心深处会越来越追求价值观的共同体。而且,如果身边这种共同体还不存在,人们就会通过搬家或者网上社交等等各种方式为自己创造出来这样的一个共同体。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锻炼自己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这正是我们现代中国人最缺乏的一种能力。
15
在未来,仅仅靠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脏活累活会挣的钱越来越多。
具有专业训练的熟练劳动力收入会更高,这是第一个小的波峰。
随后,收入水平会急剧下降。那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可能收入水平是最低的,这是一个波谷。
再到最后,那些最具有创造力的天才人物收入水平一定是最高的,这是最高的波峰。
部落,是一批原本和你非常陌生,本来是来自五湖四海,但是却能够和你分享共同的价值观,能够平等而且合作地跟你一起参与公共生活的那群人。
16
当你和我一样,变成了这个时代的记录者,你会比身边的人更敏锐,更能感受到周遭的变化,并且也会帮助你梳理思路,作出更好、更理性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