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等待黎明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造孽心虚者,赐一尺红绫、半尺缟素,自挂荒郊野外东南枝……

1、天塌了

厉冉一如既往,早早地起了床,做好早餐,自己先吃了,出门前让儿子老公赶紧起床吃饭,自己就匆匆忙忙地收拾停当下楼了。

不一会儿,值早勤的门卫就见她开着自家的奔驰疾驰而去。

今天是周四,适逢西方的感恩节,公司要开月会,董事长和老总都会到场,虽然各部门经理都会参加,但是作为公司大中华区的营销策划总监,她一向是每月例会当仁不让的主角,位居世界五百强的上市公司,全公司上下几万号人,都因她每次的营销报告或哭或笑,领导也不例外,挂在脸上的喜因她、怒也因她。

厉冉今年四十五岁,来自外省乡下,是有名的京都大学金融系高材生,哈佛商学院出来的MBA。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她叱咤职场近三十年,业务过硬、专业扎实、业绩斐然,是业界名副其实的“白骨精”,早十年前她年薪就过百万了,在京都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她早早地就在京都“CBD”地段买下了一套一百八十多平的复式房,成功跻身于京都高端、上流的阶层中,游刃有余地细数着岁月的静好。

因为一心扑在事业上,厉冉三十八岁才结婚,老公是当地人,老家在京都郊外,早几年家里有几亩薄田,后有幸被政府征了去,在离京都市中心很远、过了五年交通还十足不便利的地方分得三套房,每套房九十六平米,三室两厅、两卫,一楼由腿脚都不太便利的老两口住,二楼分给厉冉老公了,他们结婚后就住在京都厉冉买的房里,他们只在节假日时候回去住住,所以老两口有心把二楼出租了,厉冉老公不同意,加上开始几年交通不便租金无几就做罢了;三楼是厉冉老公的姐姐一家三口在住——他姐夫是外地的,做了上门女婿。

好在一切都很顺利,结婚两年,厉冉在四十岁上生了儿子,虽是中年得子,厉冉也没怎么溺爱、娇惯儿子,她当年只休了四十天产假就回公司了,儿子交给保姆带了一段时间,但不是很满意,加上保姆虐童事件频发,特别是自从发生了让她一直心有余悸的杭州保姆纵火案后她就彻底死了请保姆的心。厉冉老公周云涛索性就放弃了公司无足轻重的IT岗位,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租了个门面,雇了一个小青年做帮手,做起电脑维修的行当来,这样既不耽误接送儿子,自己又不至于无所事事,厉冉和老公都很满足于目前的状况。

儿子周冠宇今年五岁,聪明可爱,就是回到家不喜欢谈幼儿园的事,他18个月起就被送到家附近的一所京都乃至全国幼教行业都很知名的三色私立幼儿园上学,不知为什么,自入园起他就一直很抵触,一直抵触到终于上大班了,再问他为什么不想去幼儿园,他已经从最初的只是哭到现在老气横秋地什么也不答了。加之厉冉平时工作忙碌,偶尔休个假也是工作电话不断,所以她也没深入问过儿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只当是儿子太小,“分离焦虑”情绪表现的强烈了些、时间也久了些。

厉冉和往常一样,到公司的时候还有半小时左右会议才开始,所以她不慌不忙地在办公室整理会议内容。

“咻~咻~”,手机微信来消息了。

厉冉以为是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对会议内容有什么特别要交代的——以往月会有特别交代的,他们都会在会前微信告知厉冉;厉冉赶紧拿起手机查看,不是什么公司领导的特别指示,消息是老公发来的:“今天早点回来,急!!”厉冉以为儿子又发烧、呕吐什么的,这些状况多了,老公知道怎么处理,便没太在意,看时间差不多了,她拿起准备充分的会议资料向会议室走去……

会议结束,回到办公室,厉冉手机不断地有信息提示音,厉冉拿起一看,顿时觉得天旋地转,一种“天塌了”的感觉猛烈抨击着她的脏腑……

2、地陷了

王岩今天老是心神不宁的,上午的工作老是出状况,不是忘了在文件上盖章,就是忘了提醒窗口办事人员提交相关资料,屡屡出错,搞得窗口前排队等着办事的人员都怨声载道的。

王岩自己还一肚子的无名火不知往哪儿发哪!

早上三岁的女儿袁仪娜哭着闹着不肯吃饭、不肯上幼儿园,“专职奶爸”的老公袁卫也是一副筋疲力竭的样子,对女儿的哭闹竟然无动于衷。王岩看着老公的不作为就来气,对着老公和女儿发了一通火后,就急匆匆地赶去单位上班了。

王岩和袁卫是同乡,又是初中、高中同学,大学都在京都读书,同城不同校,大学毕业没多久,两人就顺利牵手了,是一对非常难得的修成正果的“同学恋”。婚后,王岩通过公务员考试,在一个“外来人员社区事物处理中心”做了一名窗口办事科员,户口问题也解决了,小俩口再接再厉,奋力打拼十年,终于在京都“五环内”买了套五十多平的小两房,总算在这个城市立足了。房子买下没多久,女儿袁仪娜如愿来报道了,因为两人的双亲都过世了,加上娜娜体质娇弱,三天两头要往医院跑,老公袁卫只好辞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不痛不痒的食品厂检验员的工作,做起了“专职奶爸”。

王岩一个人工作,既要承担每月6000的房贷和生活费,又要承担女儿高昂的学杂费——女儿被送到京都最知名的一家私立三色幼儿园,每月学杂费近6000元,有时候她都觉得累的快喘不过气,老公不但不支持她,还总是唱反调拖她的后腿。老公一直反对她送女儿读这么贵的幼儿园,但单位同事的孩子哪个不是上的贵族学校、贵族幼儿园?还有条件更好的,直接送国际幼儿园,每月学杂费十万,这个标准她连想都不敢想,她送女儿上的这家知名品牌的三色园,是她目前能承受的最大极限了!!老公不支持还反对,女儿也是一直不依不饶每天都是吵着闹着不肯上幼儿园,每天早上跟打仗似的……想着这些她就头大。

更头大的,是中午吃饭时侯她在手机上看到的铺天盖地的爆炸性新闻:

“三色幼儿园性侵幼童、针扎幼童、给幼童喂药”、“叔叔光溜溜、爷爷光溜溜、童童光溜溜”、“我有一个长长的望远镜,可以伸到你的家里,你做什么我都知道”……

天哪!王岩感到一阵山崩地裂般的惊悸——她的地,陷了……

3、雪崩来临,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今天是西方的感恩节,作为一家口碑相当不错、每月学杂费3000元的规模中等的民办幼儿园的园长,马兰正给幼师们上安全教育培训课,之前魔都的鞋城幼儿园虐童事件余韵未消,整个幼教系统都在抓安全教育,作为从事幼教工作二十多年的经验丰富的幼教人员,马兰在安全教育方面一直抓的很紧,幼儿园开办十年来,没有一起安全事故发生,也没有发生一起虐童及家长投诉事件,马兰本人以及马兰任职的幼儿园几乎年年荣登“区教育先进园、示范园”和“区教育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榜首。马兰深知,安全教育工作是幼教工作的重中之重,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天天抓,不能有丝毫的放松,什么“四名幼童校车内窒息而死”、“一名幼童幼儿园午睡后再没醒来”、“一名男童生殖器被皮筋缠紧红肿差点断掉”、“一名女幼童遭幼儿园男司机猥亵”……这些发生在幼童身上的数不胜数的悲剧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就是因为幼师工作者的一时大意,酿成惨剧。

马兰刚给幼师们放了一段国外的一个视频,内容是某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在一个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大十字路口随机采访一些路人,向每一位经过的路人提出相同的问题:在这样一个繁忙的路口,你认为它每年的车祸事故发生率控制在多少为合适?有人答10%,有人答5%,有人答3%,只有一个人答了1%……然后,记者让所有参与问答的路人的家属一起走上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所有参与答题的路人一下惊呆了!他们一起异口同声并且斩钉截铁地对记者说出了他们正确的答案:这条马路、不单是这一条、所有马路的车祸事故发生率都应该是0!必须是0!!只能是0!!!去他妈的概率!!因为哪怕发生一起事故在自己的亲人身上,那就是一个家庭100%的灾难!!!!!

因为当雪崩来临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幼师们听得心潮澎湃,马兰也讲的热泪盈眶!!因为她深知:这些从事幼师工作的姑娘们,如果不是拥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如果不是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如果不是对这份幼教事业爱的深沉,她们不可能抵住外在的各种诱惑,选择这样一片净土,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她眼里的幼师们,都是一群心底明净、单纯善良又心灵手巧、能歌善舞的小百灵们,她爱她的幼师队伍,所以幼师们也爱自己班上所有的孩子们,在这里,爱是传承的。

为了不增加幼师们的心理负担,也为了避免幼师们给自己搞特殊化,马兰把自己的儿子送进了另一所幼儿园,一家幼教行业的知名品牌——三色幼儿园……

而今,三色幼儿园正暗潮涌动……

马兰的心揪紧了……

儿子聪明伶俐,又通情达理,此时马兰多么希望儿子就在眼前,她可以好好的查看一下;她多么希望,儿子,能有幸逃过此劫;她多么希望,雪崩,没有来临,每一片雪花都安然无恙……

4、“对不起,老婆、孩子,这次我真的无能为力”……

马兰回到家,儿子跟爷爷奶奶出去了,看见老公韩旭今天竟然破天荒比她先到家,他黯然神伤地靠在书房一角的一个书桌前的椅背上,看马兰进来,他抬起头,冲马兰无力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然后垂下头去;马兰顿时觉得双膝酸软,她赶紧拉过另一张椅子,颓然地倒在椅子上,泪水夺眶而出……

韩旭在京都晚报社任首席记者,因为职业的敏感性和特殊性,对于一些敏感的话题和信息,一有风吹草动,他们都是最快、最早的知情者,关于儿子韩林所在的三色幼儿园事件,如今闹得沸沸扬扬,韩旭已经在第一时间将各种流传出的相关视频和信息迅速整理好,提交给了主编,并请缨去追踪调查此事,但主编看都没看一眼稿件,就把稿件毫不留情地给韩旭扔了回来,同时郑重提醒他:关于三色幼儿园疑似性侵虐童事件,报社的任何人都必须三缄其口,不得有任何只言片语的报道!!否则~后果自负!!!!

那一刻,韩旭觉得仿佛有一个看不见的无形的厚掌如如来佛的五指山死死地压在孙悟空的身上一般灰蒙蒙地覆在整个京都的上空,压得他快要喘不过气来!!他上网查寻相关信息,发现之前有关三色幼儿园事件报道的公号发文都被封了,公安部、教育部又连续发文澄清“谣言”,先前还义愤填膺、哭天抢地的家长们也突然之间集体缄默了,“造谣者”认错道歉、发“谣言”视频者被行政拘留、关键视频毁坏、用手拍打幼儿、给幼儿扎针的虐童老师被拘捕、上市的三色股价只下跌一天,之后就一路昂扬上飚、事发后第二天幼儿园大门照开、接受了园方“适当补偿、退费”的家长们依旧平静如往昔般带着孩子们入园,照常被园方热情地迎来送往,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但是~但是~但是~真相呢?儿子屁股上和胳膊上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的针眼、儿子晚上睡觉老是被噩梦惊醒的恐惧哭叫、儿子只要在家里,就会把阳台和卧室的窗帘全部拉上,把所有的门全部关上、把全部的灯全部关掉,原来他是恐惧那“长长的望远镜”!!

可韩旭,他发现自己空有一团团迷雾让他猫抓似得痛痒难耐,却什么都做不了,面对儿子和妻子,这个世界上他最最爱的、最最重要的两个人,他发现自己竟然不能保护他们,对于他们受到的伤害,他竟然无能为力,他曾那么骄傲自己的发声是那么举足轻重,他也曾那么自豪,可以像当年的鲁迅鞭挞当年“吃人”的社会一样用笔来鞭挞社会的各种弊端和痈蛆,但现在,他只能无力地、懊恼地、痛心疾首地躲在自家书房的一隅,任真相被“重要部门”紧急发出的暴风骤雨般的另一种“真相”掩埋……韩旭欲哭无泪……和韩旭一样欲哭无泪的还有那么多人:厉冉、周云涛、王岩、袁卫、马兰、以及据说被性侵到晕过去的孩子的家人们……

在背后无法预知的强大的暗势力面前,他们这些所谓的社会精英、中产阶级“高端”的代表,在面对无形的伤害和既得利益的取舍时,也不过如那蝼蚁一般,尊严、人格、权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被肆意践踏而发不出一言,更何况那些居无定所、被四处驱赶的“低端”人口呢?他们遇到的不公平的境遇到底有多惨烈和撕心裂肺,是他所属的这个“高端”人群无法想象的吧?

韩旭和马兰相对而泣,却又无可奈何……

5、注定被带进坟墓的真相……

穷人的贫穷限制了他们对“有钱人”到底怎么个有钱法的想象力、善良民众的善良限制了他们对“作恶者”到底有多无耻的想象力、手无缚鸡之力的无权者的无权限制了他们对“当权者”的权利到底有多大的想象力、死守道德底线的人的道德底线限制了他们对道德底线沦丧者的无道德底线的程度到底有多么丧心病狂、违背人伦……何况,这是一个多么健忘的民族!!

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勒牧师在犹太人墓碑上写下这样的一段话:

当他们(法西斯德国纳粹党)抓共产党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

当他们抓犹太人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当他们抓天主教徒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

后来,当他们要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

真相,总是被披着狡辩的外衣,披头散发、语无伦次、漏洞百出、自相矛盾、却又气势汹汹地扑面而来的另一种“真相”掩埋,所以,谁也看不清真相的真面目,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自觉地躲进坟冢,自我埋葬……

但那吃了人的,终将会被其他人吃掉……

黎明,每天都会到来……

谁来救救我们的孩子?


我的其他故事:

小说:李子熟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