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第一次看见《无声告白》的书评和推荐。也不记得,别人对这本书的任何理解和评价。我现在,想写一写我眼里、我心里的《无声告白》。
某一个悠闲的周末,阳光暖暖的照在身上,我懒懒的翻开《无声告白》。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是“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这句话实际并没有引发我内心的多大震动,不过就是把一个故事的大结局提前,我想这是一个倒叙的故事吧!
故事平淡如水的铺展开来,现实和回忆,一帧一帧的纵横交错。无声的告白开始让我的内心钝痛起来。
那一年,在剑桥读大三的玛丽琳遇上了第一次试讲的詹姆斯。
爱情就是这样,毫无道理可言,毫无准备的开始。
詹姆斯是“与众不同”的,因为他是在美国的中国人。从小,他不被同学所接受,自卑、孤僻、优秀,没有朋友。他想变得和周围人一样。
遇上玛丽琳,和她相爱,使他觉得他是被这个群体、被这个国家接纳。
我深深地觉得詹姆斯的爱情里掺杂着他深入骨髓里的自卑。
玛丽琳怀孕后,他们结婚了。同时,玛丽琳放弃了她的学业以及她想成为医生的梦想。詹姆斯成为了某所大学的大学教授。
母亲的死唤醒玛丽琳曾经想成为医生的梦想。她任性决绝的抛下家庭,离家出走去追梦。
玛丽琳的离家出走给女儿莉迪亚留下了深重的心理阴影。所以,当她因为怀上汉娜再次回归家庭之后。莉迪亚为了母亲不再离去,会给出所有她母亲想要的回答。
莉迪亚不喜欢科学,但是,为了取悦母亲,她接受了所有母亲想让她做的事,承载了母亲无法实现的梦想。她学会了撒谎、学会了违心、学会了假笑。为了讨父亲欢心,她会拿起家里的话筒,面对电话里的忙音侃侃而谈出很多同学的名字,兴高采烈的跟“他们”讨论学习、分享秘密,假装她有很多朋友,即使她从未真正的拥有过朋友。
家里,唯一知道莉迪亚真正面目的是哥哥内斯。内斯明白她心里的感受,给她宽慰和同情。但是,内斯和汉娜在家里得到的是父母的忽视,即使内斯考上哈佛,也得不到夸奖。而汉娜总是躲在角落里,因为,他们都清楚,家庭的中心是莉迪亚。晚餐桌上的谈话也永远围绕着莉迪亚。
直到有一天,莉迪亚死了。
内斯考上哈佛,要离开这个家。莉迪亚感觉失去一切,再也得不到哥哥的宽慰与同情。成绩不断下滑,母亲给的铺天盖地的压力,一切都向她涌来,她感觉自己永远也逃离不了。她想报复内斯,报复这种抛弃。所以她跟哥哥最讨厌的男生做朋友,在她得知他哥哥最讨厌的人却爱着她哥哥的时候,她终于彻底崩溃……
莉迪亚沉入湖底。玛丽琳情绪不定,总是待在莉迪亚房间寻找蛛丝马迹,不愿意承认莉迪亚是自杀。那么优秀的女儿,怎么可能自杀?詹姆斯在这个时候一次又一次投入另一个女人的怀抱来逃避这个事实。他不愿意承认,他的儿女因为东方人的血统,在学校被同学排挤,就像他小时候经历过的一样。内斯,却一直怀疑是他讨厌的坏小子杰克伤害了莉迪亚。只有汉娜,汉娜知道一切。她亲眼看着姐姐莉迪亚半夜一个人走出房子,走向湖的方向。莉迪亚曾经粗暴的扯下她脖子上偷来的父亲送给莉迪亚的项链又温柔的告诉她:“汉娜,答应我,永远不要再戴上它,你不想笑,就不要笑。”
读到一半,我觉得深深的绝望和疼痛。让我庆幸的是,故事的最后。玛丽琳终于明白了自己对莉迪亚的期望并不是女儿想要的。内斯沉湖自杀时选择了再次睁开眼睛。而汉娜,终于与妈妈抱头痛哭在一起。
我感动于玛丽琳最终发现詹姆斯出轨后的对话:
“你回家了”
“我回家了”
“我以为你走了”
“我以为你走了”。
我想,《无声告白》,从不曾告诉过你的话,我们应该认真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