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是以往有涵养的大人明智的做法。这种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来,和大人赠给孩子们的那些最精致的礼物一样珍贵。”
——华盛顿
偶然间,朋友问我:“小时候,你爸妈吵架和打架时,你什么感受?”
我说:“害怕到全身颤抖,哭到呕吐。”
朋友说:“家庭矛盾对一个人影响这么大么?”
我没回答。不是不想,是不敢再继续谈论这个话题,就像一个被烈火灼后的巨大伤疤,伤口虽是愈合,但永远也忘不了当时历经的疼。
这并不是虚言,不仅如此,就连听到他们大声说话,我都会浮想联翩,全身也会不经意发抖。这种发抖是全身性的,是不受控制的。甚至在极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抵触回家,不想与人说话,失去任何食欲,更不想学习。我会一个人静静躲在后山的青石板上像个傻子一样发呆。我在幻想和睦的家庭会是什么样的,那些在充满爱的家庭中成长的伙伴又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会不会每天都很开心,很幸福,无时无刻有父母围着嘘寒问暖。不像我,父母只沉浸在向对方发泄不满,根本无暇顾及我的生活、我的感受。他们根本不知道此时的我,内心早已被恐惧支配。我仿佛被世界抛弃的一条流浪狗,只能蜷缩在角落孑立而活。
有医学证明,在原生家庭矛盾危机下成长的孩子,会产生孤独感,自卑感以及缺乏安全感。他们甚至会以犯罪为突破口来宣泄内心积攒已久的情绪。这是嫉妒心理,仇视心理,报复心理。在自我认知里,他们会怨恨自己为什么过的这般不幸,为什么别人那么快乐,为什么所有的不公都要降临在自己身上。好在,我没有走上一条不归路,我花了很久的时间与自己内心达成和解。这个过程是艰巨的,就像一座陡峭入云的悬崖,难以逾越。
在我自己参加工作后,我倒也渐渐能理解当初的父母了,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以及各种不可抗的环境因素等等,都可以成为导火索。因为有些情绪是很难控制的。
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以化压力为动力,或者寻找一些足以解压的方式来抚平身心承载的沉重枷锁。我们不可以肆无忌惮地在孩子面前争锋相对。别忘了,我们发生矛盾时,孩子都看着呢,他们会永远记在心里,成为一生挥之不去地阴影。孩子是无辜的,请给他们一个拥抱,他们需要爱。他们不想成为火山爆发口的一棵树,一棵苗,或者一块石头。他们只想无忧无虑活着,不想看到和听到那些本不愿看到和听到的人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