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太多的感受从四面八方而来,选几件记录一下。
今天给小来访体验了团沙用的特大沙盘,果然是孩子,沙盘有多大,作品做多大。 我的习惯是保留沙盘原貌直到送走来访再回来收拾,也是尊重每一幅作品的呈现,确保每个完整的意象存留在来访的脑海里,带回生活中。 这个大沙盘让我收拾了20分钟还没搞完。 也是巧合,后面的孩子来早了点,一来就冲进沙盘室迫不及待要玩,最后是孩子的妈妈一同帮我收拾的沙盘。感恩!
今天开启了一本新书的读书会。巧合的是,同一主题有两个团体都来邀请我,其中一个设置了加入门槛。 两方采取不同的形式,一个是视频加讨论,一个是两本书串读加讨论。启动时间上前后相差一天,都定在一大早,却刚好丝滑连接不冲突。哪有这么巧的事,于是两方都参加了。今天作为首次体验,感觉还挺有收获,只是比较辛苦。前一个是闭着眼躺着跟了一半才起床的,没法记笔记。 暂时打算继续跟下来。
儿子放学一进门,书包还没卸下,一扭头看到厨房,就说燃气灶换新了。 我非常好奇,外观看起来很像,不过扫了一眼,如何一下子就发现了呢。 我说,看来你对家庭很放在心上。 炒菜时,我联想到,有时去理发回来,也是同款发型同一个理发师,但是会短一点。儿子发现我理发的次数远比他爹多。 这样说来,倒不一定是上心不上心的问题,观察力,尤其是细小的变化,其实是智力水平的一部分。
再联想到,孙瑞雪书里提到过,在幼儿园见到黑人老师就哭的孩子,敏锐地发现环境变了而感受不安全的孩子往往智力水平要高一些。儿子小时候也有过,六一节刚到门口,老师穿着卡通服戴着头套迎接小朋友,还打礼炮弹放彩片。很多孩子都开心,儿子吓哭了。 不过跟随敏锐而来的也有敏感,或许内耗也要多一些。 这就是老天的公平吧,凡是有两面,总不能好事都让一个人独占。
从我的感受而言,更换燃气灶,让我好一个忙活打扫。 儿子一回来就发现了,我是很开心很欣慰的。
还有一件事,圈内有位同行老师家里刚刚出了变故,且妻子还是以特别的方式离开的。 他写了很长的文字发布公号上,涉及了很多私人的细节。 这两天关于这篇公文有很多的讨论甚至质疑。 说真的,很多感受我是感同身受很有共鸣的,但是悲伤来的时候,其实是什么事都做不了的。哪有时间写文,还这么长,还公众发布。 但是我愿意去理解为这就是他处理内心伤痛的选择方式,人和人不同,不评论对错。
今天我惊讶地发现,在众多的专业学习读书群里,其中一个,他竟然也在。 我点开了他的PYQ,又惊奇地发现,没加好友也能看几条,而且一天发了好多条。
人和人真的不同,不评论对错是我要重申的态度。 但不代表我内心没有波澜,尤其是需要几次深呼吸才能平复的背后,此处省略1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