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今天将会是“第一次在别的电脑上写”,结果变成了“第一次在手机上写”。昨晚为了写东西,错过了单位的晚饭和宵夜时间,最后饿着肚子找吃的,相当不爽。而今晚非常积极地早早就去吃饭、早早回到家抱小毛球。本来想好了用老李放在家里的手提电脑写,还幻想了一下开着Windows系统、盯着充满颗粒感的屏幕、用机械键盘敲字的感觉,结果啊~像我这么怕麻烦的人,最后还是宁愿洗好澡,窝在被窝里面用手机打字。
(好吧,其实上面这段大部分是用讯飞输入法写的。这种不需要什么思考的文字,口头表述就很自在了。)
死透了的2017尸骨未寒
噫,这句话看着让人不太舒服。
我今天挠破头皮思考明天的官微该发什么,非常无耻地找到了其他大号,去翻他们去年今日都在发些什么东西。虽然最后也没找到灵感,但是微信主页上面的那个时间轴功能还相当能给人一些时光荏苒的感觉。
时间轴初始状态自然是停留在2018年1月,我需要点开“2017”,再往下找到“1月”点进去。目光从2018年一路顺着“12月”“11月”落到“1月”,突然觉得如鲠在喉。
去年今日,自然是离现在365天、整整12个月,毫无异议。但我莫名地觉得所有“2017年X月”都非常近,因为“2017”这个数字在我心里还非常鲜活深刻,都是“今年”。2017年的我,手上作为不多,心里经历不少,思想上反复煎熬,感情上倒是平安喜乐。2017于我来说太重要,从北京到深圳,从校园到社会,从最尖儿上的互联网内容行业到最传统的电视媒体,从旧友到新朋,这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分水岭。也就在这一年,我对自我的思索在日日重复中越来越深,“我”在我面前越来越赤裸裸,终于露出了“净重”。
一个抽筋剥骨的2017年。或许我潜意识里还把2016年秋天冬天的事儿算进了2017,反正就是研三这年,求职这年,我的校园时光最后一年。反正刚刚经历了很重要的一年,它叫2017,这一年我并不顺当,但正因如此它强势到永远要陪在我身边似的。
而当我今天回过头去找2017年1月这个时间,才如梦中惊醒一般,意识到现在是2018年。我这儿的第一篇才写了好多关于对年份的感知度,也没想清楚我今天这种后知后觉的新发现,细究起来跟我那天所写有没有冲突。后知后觉也是对年份更迭的一种迟钝吧,今天都1月11日了,新的一年已经悄然潜入人们生活,现在再提什么“新年”都不兴了,毕竟当下这个注意力匮乏的时代,给你三五天当热搜已经厉害炸了。而且对我来说更有感触的是旧年的过去,而不是新年的到来。
hmmmm…2017还活在我们心中呢~但是线性奔跑没商量的时间啊,结束就是结束了,2017尸骨还热乎着呢,但它确实已经死透了。你还习惯性地把“今年”当做2017,你还自然而然地张口闭口都是2017,但你念一万遍它都不会回来啦!蚂蚁竞走十年啦!
有一种老友离去的感觉呢。而且不久以后,连你惦念的那么多记忆,连现在这个惦念它的你,也会一起成为过去,与2017这个数字一同沉底,日渐模糊。
你说,2017有那么多细节,那么多瞬间,你觉得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忘的,等你真的忘了它们的那天又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我问你呀,也许是几个月后、一两年后的自己:郎园的最后那场雪,西翠路极盛的海棠花,你在黑夜中从学校乘车一路远去、一路华灯,你现在还记得多少?初到深圳那几天的瓢泼大雨,第一次站在阳台俯视的北环路车灯,在新的工位上反复的沉吟迷茫,现在你又是什么感觉呢?
突然想起大概学前班的时候,极罕见地被妈妈带去某个小餐厅吃饭,第一次喝到那种叫做粒粒橙的果汁。是细长铁罐装的,我极其喜欢,只知道特别贵,如今想来总觉得是10元一听。应该就是现在的美汁源果粒橙,但总记得小时候喝起来有点媲美浆果的浓郁甜度,这大概是记忆给额外酿出的加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