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的森林,蜿蜒的公路,挤干你身上每一寸毛孔的湿热空气……电影《小森林》的一切显得那么纯天然,让我这种每天在石头森林行走的人,似乎透过屏幕就闻到了小森的泥土味道。
电影再简单不过,一个人的独白占据了大部分的台词,屏幕上闪烁的不过是那些最最自然的颜色,却是说不出来的舒服。一部关于食物的电影,前前后后六道菜,有季节的味道,也有心绪的味道。印象深刻的有那么几样:
那道果酱,采树上的小红果子,捣碎,加一些糖,烹煮,再放入罐子,等待时间把它变成心的颜色。那三瓶果酱,让女主想起了她的前男友,两个人走在城里的小路上,路边也是一样的红果子,男生蹦着摘下几颗送给女生,女生非要自己蹦起来摘到,硬着头皮不要,真的是老掉牙的桥段呀。后来,他们分手了,女生回到了小森,回到了那个雨水丰沛的小地方,一开门就是一大片田野,自己除草,自己耕种,有西红柿,有萝卜,有鱼,有野生的菜类,有一条小溪,有深夜的小动物访客,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木屋子,有一个季节里最纯正的自然味道,有和周围一样平静的心境。但岁月这东西,该让你失去的还是会让你失去的。女主坐在屋前,吃着蘸着果酱的烤面包,忍不住说了一声:“好酸”。有些味道,流过了味蕾,却留在了心里。
还有什么伍斯特酱油,榛子和巧克力做的“抹着吃”,还有那个住在胃里的青蛙,会让女主想起她的妈妈,想起妈妈的那句话:“食物,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思。”多年以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屋子还是那个屋子,锅碗瓢盆前面的还是一双纤细的手,只不过不是同一个人的罢了。
女主说她自己是逃回来的,我也想逃啊,可是很多时候,哪有那么容易扯脱开。田园蔬禾的寡淡,一个人守着小屋子的寂寞,这都是些可想而知的事情。没有网络,没有智能手机,你每日所见,是头顶的天空和看不尽的森林。人的密度低于树的密度,有朋自远方来,吃一口你做的米酒,心里都似乎充满仪式感。食物都要自己做,边吃,边漫无边际的回忆着。
忽然想起以前,老家也有那么一个小庭院。园子里各种蔬果,头顶是葫芦的藤,躺在杏树下的腐木,下过雨后居然可以长出木耳。奶奶那时也在,把葫芦磨成细条,就着豆角和腊肉一起炖着吃。稍晚的时候,院里摆上一张桌,桌上几道小菜。天空被染红了一半,几个人动起了筷子,时不时还要赶走来抢食的蜜蜂......之后,走过一些地方,也吃过了那么多餐厅,却找不回老家那张小桌的味道。那也是属于自然的味觉记忆,有故乡炊烟般的绵长。
后来,屋子里的人不在了,自然的馈赠也就懒得去索取了。后来,最闷热的盛夏,都蜷缩在城市里度过。
其实,一年中总该有些时候要这样过,给自己一个闭关的时间。采采蔬果,做做饭,烧烧火,除除杂草,看看天空,发发呆,淋淋雨,寂寞寂寞,等待等待,所有事情,就像凝固了之后再慢慢流动。
日本的美食电影总有一种触动人心的力量。《海鸥食堂》里连煮咖啡的声音都那么动听,《深夜食堂》里食物在锅里吱吱作响,听老板底气很足的一声“いらっしゃい”心中便会多几分厚实感,《小森林》里一个季节最新鲜的颜色搭配组合让我眼前一亮。里面永远有一个主人公,要么用食物遇见他人,要么用食物填补自己。食物如何变,心里的味道也跟着变,有时温暖,有时怀恋,有时伤感,有时寂寞,有时也是空白。这种感觉是如此相似,无论在寒冷的挪威,还是深夜的东京,还是盛夏的小森。
食物,是食物本身,其实也是心绪。做一做,尝一尝,天空高远,岁月悠长,碗里的和心里的,都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