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之二:读书的哲思
作者 蛰虫
1.读书的入和出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读书是以娱乐为目的,在阅读文学书籍时尤其如此。如果我们不能沉浸到书籍所设定的情境中,我们就很难体会人物和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行为,阅读的体验会大打折扣。反过来,如果过分沉浸于书籍设定的情境和人物的情感中难以自拔,则会对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产生许多难以估量的影响,这些影响往往正负参半。童话教会我们善良,但像童话人物那样生活必然会在这个世界遭遇失败。书籍可以帮你理解生活,但不会代替你生活。
2.读书的博与深 博览群书能开阔视界,增长见识。如果我们亲眼去看、去体验,效率不高。读书就是借助别人的眼睛和身体去看、去体验,提高我们认识世界的效率。不是所有的书需要深度阅读,大部分书翻翻就行。但有些书如果不深入阅读就丧失了本该有的意义,比如《道德经》这样的,要反复读、深入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读。有些专业书籍,比如针对教师《教育学》,同样如此,还要看不同的作者的著作。
3.读书的学与评 读书为什么?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模糊地以为读书就是学习,其实不然。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读书是为了娱乐,伴随着获得一定的知识、方法和修养等方面的收获。深读才是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不是什么书都对你有益,书有好有坏。适合别人的书不一定适合你,人与人有差异,适合的书也会有差异。同一本书,有些方面对你有益,有些方面可能无益甚至有害。你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和批评能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一出秦腔剧目《三滴血》,其中一位人物是县令,名叫晋信书,取尽信书不如无书之意。这位县令就是个书呆子,缺乏对书本的评价能力,判错了案子。
4.读书的虚与实 读书学的是知识、方法和素养,学习到的书本知识必须与自己的实践和经验相结合,最终提升素养,使知识和方法成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使书本上的理论成为自己的思想和理论。不与实践结合,理论无法证伪,也无法成为自己的理论。相反,理论不经过升华,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微观而与宏观认识结合,就不能上升为理论和思想,而仅仅是经验。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