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近决定相信一个道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的寻找和突破自己边界。
之前有看到过类似的意义,只是还没有理解,不过在讨论琢磨边界的意义的过程中,发现拓展自己的边界的冲动也是最原始的冲动。不知道怎么停下来,但是却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
渴望,desire。
2.之前判断一件事情值不值的做用的是对我有没有用。比如买一件东西,参加一场活动等都会询问其对自己的用处。
现在想改个词,用价值来替代用处,突然就显得高大了许多。这件事对我的价值在于什么,对于我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比简单的有没有用这样的问题更值得思考。
3.构相改变
分子生物学里面的概念,一种蛋白质为了执行新的功能而去改变形状。
将这个概念放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是人为了达成某种目的,可能会在不被自己觉察到地方逐渐的做出改变。这也可能就是许多人喜欢说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的过程吧。
4.行动也是认知的过程
这个概念在读毛选之前有模糊的感觉,在毛选的如何研究战争的小节中给出了结合战略计划的分析。
这样一来就打破了之前对学习,对认知的死板固定静止的认知。之所以认知是个动态过程,就是因为行动实践过程中对于预期或计划的一个进一步认知的过程,及时调整与事实不符的落后的认知,掌握灵活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的符合实际情况,当然必定和预期有所出入,不然岂不是成了要有光就有光的神了。
这也和人们所说的根据事实来改变观点的说教是一致的。
5.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这劝人复习,重复的认知在离开学校后好像被丢到了脑后。外部环境新事物层出不穷,喜新厌旧的天性就更容易将这种会带跟人枯燥无趣感受的准则不知道抛到哪里了。
还是结合毛选中的概念进行升级,就是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建立根据地这一小节中的游击区和根据地这两个概念来升级。根据地,游击区和敌占区。根据地是提供抗日力量的根源,这里就不重复根据地对抗日战争的重要性了。与根据地对立的是敌占区,中间地带就是游击区。温故就是巩固根据地,避免其因为缺少必要的维护和建设逐渐的沦为游击区甚至是敌占区。也就是所说的学习区和恐慌区。但是只有巩固没有发展势必会造成敌占区对游击区的扩大,最后使得根据地四面楚歌。巩固和建设根据地,产生的力量尽量多的扩大游击区,讲游击区发展为根据地练成一片。根据地和敌占区就像是两股动态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将对方尽可能的变为自己一方。这也是不进则退的原因,也是在根据地弱小的时候,论持久战的原因。
这应该也契合了学习和复习,探索和回顾,遗忘和生疏的过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