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写作训练营,本来也没报太大期待,因为对写作营抱有很大的成建,就是骗那些单纯,不爱学习又不懂学习,对写作一无所知的人的钱。我堂堂文学院正宗毕业生,难道还需要半路出道的来指点,他们之所以会成功,无非赶上知识付费的红利期吧了。
第一堂课,就被韩大爷的镇住了,他对写作的理解和把握,远远超出我的预想,他对学员的耐心和责任心让我敬佩不易。原来他的成功真的非幸运,非投机取巧。是我认知上有错误罢了。
通过这堂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自己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一直以来,我都太骄傲了,而骄傲的来源就是,我科班出身,平日喜欢写写文字,再加上自己有一颗经历过痛苦,并异常敏感的心,个性也算伶俐,感悟力和接受力还不错。
虽然也对写作有帮助,海明威不是也说过吗,痛苦的童年,是成为作家最重要的经历。可是还远远不够。
韩大爷提出写作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不带成建地看待任何事物。就这一点,我自认为尚可,我本就喜欢接触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观点,并从中剥离出合情合理的东西。
两个基本点,敏感度和钝感力。钝感力也叫照见眼,是对某个观点共情的宽度和否定之否定的深度。我的文字正是缺少钝感力。争取韩大爷举例子,某些结了婚的女士,很有敏感度,写的文章细腻,情感饱满,想象力也丰沛,能由一件小事,或者一点小情绪,蔓延出几千字的长篇大论来,但问题是,没有共情的宽度和深度,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车轱辘话反复说。有时候偶然碰上个新观点,但没有充分的论证展开,结果就是打一枪就跑了。文章沦为了口水式的唠叨,结构不成结构,内容不成内容,像还没成型的胎儿,让人看不出所以然来。
怎样克服,有条件的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走出自己狭窄的圈子,接触不同的人,见识不同的事物,体验不同的生活,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全面提升自己。
再就是在文字输出方面,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一味追求文笔和技巧,好使自己看起来像写作者的样子,在写文的过程中总是下意识的去遣词造句,造成文气中断, 影响了正常的表达,从而出现逻辑混乱,哆哆嗦嗦,颠三倒四。要知道文笔和技巧是由想法和经历由内而外生发出来的,对初学者能把文字写的流畅,并具有可读性,已是不容易,舍本逐末的追求文笔和技巧,就会身累,进而影响到写作的兴趣,越写越力不从心,最终失去耐心,把文章写的虎头豹尾,连自己都捂脸。
所以,以后我会老老实实的把故事交代清楚,把观点阐释明白,不再追求华丽又没用的词藻,但也尽量拓宽语言的边界,让表达更流畅,更有可读性。
接下来我的计划和打算:多读书,多研究成功的案例,积累素材库。多解构好文,从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流程。这是对一个写作者最快的成功之道。
对初学者来说,想要达到梦寐以求的名利双收,或者要求低一点,写出一手让自己满意,让别人认可的文章,是需要较长的打捞期,并且这条路也不是轻轻松松,毫不费力的就能直达彼岸,中间要经历很多困难,也许写着写着就失去了当初的热情,耐心渐无。或许因为一时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心生疑惑,对自己失去信心。或者走着走着就改变了主意,去寻找另一条更便捷更好走的成功之路。
无论如何,都要咬着牙挺过来,不是有句话说,自己选择的路,就是跪着也要走完。合理安排时间,让笔下的文字见证时间的流逝和自我成长的历程。
愿你我都能独守内心的一片天地,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