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不是“弱鸡”
孔子会射箭、驾车,而且还很精通。孔子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与现代学者的形象相去甚远。
二、文武不分
孔子时代文科和理科不分家,文理与体育也不分家。
1、《左传》记载的战争中,没有文臣武将之分,角色随便切换,毫无违和感。
2、《论语》说“君子不器”,就是此意。君子学习“六艺”:射、御、礼、乐、书、数,下等人才做某个领域的专家。
3、骑射就是当时的高深武术,我们现在认识的那些武术,历史其实并不久远,很多是明清时才开始出现的。
三、“武士道”居然来自孔子的教诲
1、驾车、射箭在当时是实用技能,“士”以上贵族阶层必须掌握。
“士”去当兵,即为“士兵”,“士”去作战,即为“战士”。打仗是贵族的特权,庶民只能当勤务兵。打仗时三人一车,一负责驾车,一是弓箭手,一是长枪(戈)手,相互配合得当,同生共死,战友若战死,自己也不能苟活。但这个规矩只适用于贵族,平民百姓不必有这些道德压力,这就是所谓“礼不下庶人”。
2、春秋时代的贵族阶层,可以说就是“武士阶层”。
日本学者新渡户稻写的一本向西方介绍日本传统的书《武士道》中说:“孔子的教诲就是武士道的最丰富的渊源……继孔子之后的孟子,对武士道也发挥了巨大权威。”——太颠覆了吧!孔子的学生冉有就曾经盛赞老师,说自己的军事才能都是跟孔子学的。
3、可见,孔子的教学是综合式的,不全是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