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中主要谈到了为了实施中国核电技术“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中核集团的ACP1000和中广核集团ACPR1000+技术进行了融合,联合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但是其背后的故事真这么简单吗?
引进美国AP1000技术真的对了吗?
中国核电从20世纪八十年代的几乎零起步到今天的“华龙一号”和CAP1400,并非一蹴而就。过去四十多年里,中国核电共有三次引进之路:
1、中国核电在1980年代的第一轮发展中确立了以“引进+国产化”为主的路线。
2、1990年代,中国又经历了以购买电容为目的第二轮引进;此时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核电技术,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秦山核电站于1991年并网发电。
3、21世纪初所确定的新一轮核电发展路线,再一次是依靠对外引进。因为对我国现有核电技术的不自信,这一次是更彻底的全盘引进。当时投标的主要是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法国阿尔法公司的EPR技术和俄罗斯的核电技术。因为俄罗斯核电技术不甚成熟,甚至部分指标未达到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标准,被首先排除在外。最终,国家经过多年曲折和决策定板了美国的AP1000,并在合同中特别声明“中方在此基础开发的非能动大型压水堆功率超过135万千瓦,则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可以对第三国出口”。这就是后来确定的CAP1400核电项目。
我国的三门核电站全球率先采用AP1000技术。但却因屏蔽式原型电动泵空载试验失败、部分施工图不能按计划到达现场、设备采购技术文件及模块制造图纸不能按计划提供、爆破阀和设计固化等种种问题导致该项目不断延期,并间接导致后续多个核电审批项目停滞。它积极的一方面在于我国吸收了其技术的优势成功研发了CAP1000和CAPR1000+技术,为“华龙一号”和CAP1400奠定了基础,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核电技术的进步。
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的不同技术路线
我国核电技术的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核动力院。当时我国引入法国的M310技术,并应用于大亚湾核电项目。核动力院应中广核集团之邀为其岭澳二期工程准备设计方案。核动力院参考大亚湾的法国M310堆型,提出了两种百万千瓦级设计方案:分别是CPR1000和CNP1000。CNP1000的设计相对激进,直接改造了反应堆,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均比法国的M310要更为先进;而CPR1000则是大部分采用了M310相同的的设计,仅有少部分进行改进,相对保守。
1999年中核集团成立,确定CNP1000为集团的核电自主化方案,并正式向外推出。中广核集团出于风险和代价的考虑选择了相对保守的CPR1000方案。双方经过多年技术积累相继推出CP1000和CPR1000+,后在吸收美国AP1000的技术上分别研发了ACP1000和ACPR1000+。这就是华龙一号的“前生”。
诚然,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走出了不同的路线,国外核电技术的引进也极大了推动了我国核电技术的进步,逐渐走向世界。
更多核能前沿消息及其背后的知识,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咸鱼飞翔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