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看到有很多战争发生在遥远的国家,但我自己能够享受和平,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不应该那么开心,有好事发生在自己头上,也会觉得这是不可能一直好下去的,坏事马上就可能到来,怎么办?
答:首先,感谢你分享了这些感受。这种“身在和平但目睹他处战乱”的不安,以及对好事“可能不会长久”的担忧,都是很常见的心理体验。以下几点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并应对这些情绪。
1. 正视“负面新闻”带来的冲击
不对等的信息环境
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非常迅速,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任何冲突、战争都会被快速报导,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接收到大量负面新闻。大量、集中、重复的负面信息,会让人产生一种“世界是不是一直很混乱”“下一个灾难会不会就落到我身上”的思维。
策略建议:
有意识地限制或管理信息接收:可以为自己规定每日或每周获取新闻的时段,避免不加节制地刷负面新闻,减轻被这些信息包围的压力。
区分个人力量与世界局势: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注、支持正义与和平,但很多世界性的问题不是普通人能够一己之力完全左右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适当与外界保持健康的距离。
2. 面对“好景不长”的焦虑
认识“幸福易逝感”
当一切进行得比较顺利时,一些人会因为觉得“太顺了”,反而担忧厄运随时会降临。其实,这种担心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希望先做好心理准备,以免突然被不好的事情击倒。
策略建议:
接纳幸福感:
认识到当下的幸福并不因为别人处在战争或冲突之中就变得不该拥有。你所处的和平环境以及获得的好事情,也是你的客观事实,理应平静地接纳。
允许自己感到开心,而非刻意压制这种情感。过度自责、不敢享受当下,其实并不会直接帮助到身处战争的人。
关注当下:
不要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万一将来出事怎么办”上。学会把焦点放在此时此刻,比如当下与朋友家人相处、做有意义的工作或个人兴趣等。
如果发现自己陷入了“坏事即将来临”的联想中,可以尝试通过深呼吸、正念冥想、运动等方式,拉回到当下。
留有弹性与应对预案:
如果真的担心潜在的风险,不妨从现实的角度去制定一些“Plan B”——例如合理的财务规划、心理求助渠道、社会支持系统等。
一旦知道自己有应对方案,就能减少“出事就会措手不及”的恐惧。
3. 接受并转化“无力感”
差距与同理心
看到他人经历痛苦,而自己暂时处在和平的环境,的确会引发“我想做点什么却无能为力”的无力感。但同理心本身是珍贵的,它让我们对他人的苦难保持关注,也能够推动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他人。
策略建议:
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如果你有余力,可以关注并支持一些正规的人道主义组织或慈善机构,通过捐款或志愿服务,为受困的人们贡献一些微薄的力量。
也可以在自己的社交圈或社区内,倡导和平与理解,让更多人意识到战争、冲突给人带来的伤害。
放下过度的自责:
人与人的处境存在客观上的差异。你不必因为当下比他人处境好就不断地否定自己或担心“幸福会被拿走”。
把精力投入到积极的改变和行动上,比单纯的内疚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同理心”的作用。
4. 培养心理韧性
理解“自我关怀”的意义
有时候,我们会担心自己陷入到“骄傲”或者“无视他人苦难”的状态,于是想通过“不配享受幸福”的方式来向自己和世界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冷漠的人。但事实上,学会自我关怀能够增强我们的心理韧性,这也让我们更有能力去关心他人。
策略建议:
定期复盘心理状态:
每周或每月可以给自己一些时间,回顾自己的情绪和近期生活,看看自己在什么时候会特别焦虑或内疚,再找出应对策略。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焦虑、愧疚感较为强烈,已经明显影响到生活和情绪,你可以考虑与心理咨询师或职业教练进行沟通,共同探讨更具体、个性化的调适方式。
5. 逐渐建立对生活的信心
好事的确不可能“永远”持续,每个人都难免会经历起伏。但生活的波动并不是坏事的前奏,它也可能是新成长或新机遇的开始。
关注日常小确幸:每天记录一两件让你感受到平和或温暖的事情,让积极的情绪在心中停留得更久。
拥抱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意味着,除了可能出现的挑战,也可能会有惊喜和转机。学习在“未知”中保持弹性和坦然,可以让你逐渐摆脱“好景不长”的深层焦虑。
总结
有选择地接收外部负面信息,避免过度沉浸。
在平和与顺利时,允许自己感到快乐,同时做好适度的风险准备。
以实际行动和同理心帮助他人,而不是沉溺于纯粹的内疚与自责。
培养心理韧性和自我关怀,让自己在波动中依然能保持内心平静和力量。
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你有所启发。祝愿你在享受当下和平和生活喜悦的同时,也能带着理性与关怀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