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稀缺”这个词,我们总是联想不到什么好事情。
贫穷是金钱的稀缺,忙碌是时间的稀缺,精神不好是睡眠的稀缺。
但我们不能简单粗暴的看待稀缺,在《稀缺》这本书里,作者告诉我们,稀缺也是有好处的。
比如说开会,早上3个小时的会议,前两个多小时大家东拉西扯,说不到重点,
眼看着中午11点多要到午饭时间了,这时候一屋子人就开始着急了。
由于时间的稀缺,让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
会议在后半场一般都会加快节奏,讨论出一个结果。
再比如说一个作者给杂志写稿,一般都会有个交稿时间。
离交稿时间比较远的时候,他可能不会那么专心写稿,
会刷刷朋友圈,或者回几封邮件,一天下来也写不了几行字。
可是一旦交稿日期马上就到了,他就会一下子认真起来了,
可以专注的好几个小时不分心,直到把稿子给写完。
可以想想我们上学的时候,暑假最后几天疯狂赶作业的场景,和作家赶着交稿是一样的。
稀缺的专注红利
——最后几天就来劲儿的状态叫做“专注红利”。
——稀缺就会产生“专注红利”。
时间的稀缺可以让人们产生专注红利,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当然不仅是时间的稀缺,各种各样的稀缺状态都会产生专注红利,
比如说你牙膏剩最后一点的时候,你就不会像刚开始那样挤那么多,
一盒价格不菲的巧克力剩最后几块的时候,我们一般就会吃得很仔细。
优惠券的专注红利
大家有没有发现,优惠券都有一个截止日期,这也是商家在利用稀缺产生的专注红利。
经过研究表明,没有截止日期的优惠券,大多数都没人用,有截止日期的优惠券,反而是使用率高。
没有截止日期的优惠券不会激发时间的稀缺感,所以最后都不了了之了。
稀缺的权衡思维
——稀缺会让人产生权衡的思维。
- 比如说你打算出去玩,如果你有一只大的行李箱,那你肯定是随便装,
因为行李箱够大,你就不会考虑那么多。 - 如果你的行李箱比较小,那你就得精打细算了,会想各种办法节省空间,
一些用不着的东西你可能就不会带了。
和小行李箱相比,大行李箱会让人产生另一种状态,那就是“余闲”,多余的余,空闲的闲。
有余闲的人,就不会去权衡,做选择比较容易。
比如说刚才说到的行李箱,够大就不用权衡该带什么不该带什么,全部带上就好了。
- 再比如说,如果你有足够的钱,你就不会考虑要买这件衣服还是那件衣服,喜欢就都拿下。
- 有一项关于记账的调查,结果显示,穷人记账的比例是富人的两倍还多,
这也就是说,余闲的状态让富人根本不会计较平时的花销。
所以,余闲的状态能让人生活更轻松,工作效率更高,就是因为不用权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