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时间:28天(2018.10.15-2018.11.11)
其实要不要看这本书纠结了很久很久,主要觉得自己看不懂,后来又看到说是竖排繁体字,就更加失去了信心,但是想着跟着读书小组读了这么久了,又不想中间断掉,纸质书好像又没有简体版,于是网上各种找简体版的电子书,找到后试着看了几页才决定参加的,真的觉得自己也是够了,哈哈。到现在看了七章了,很慢,也还是有好多看得懵里懵懂的,这种书感觉必须得梳理一个简单的提纲出来才便于回看和理解。那就先把前面六章给自己梳理一个便于以后回翻的笔记。
第一编 上古文化三代之部
第一章 中原华夏文化之发祥(中国史之开始虞夏时代)
一、近代对上古史之探索
探索可分为两途述说:一是史前遗物之发掘。二是传说神话之审订。
史前遗物发掘可分为三部分:旧石器时代遗址之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之发现和殷墟之发现。这一章提到古时候神话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那时候文化演进尚浅,人物个性活动之事尚少,还是挺有道理的,毕竟那么久的历史,总不能直接是空的,总得有些故事来填满,没有真实的故事就只能根据人们自己的愿望来编了,编出来的就是神话了,所以只是从神话里是不能得古史之真相的,不过在这些神话故事里还是有迹可循的,仍能得一个古代民族活动之大概,主要是文化状态和地理区域是有迹可循的,取之而考之,再将其与各地域发掘的古代器物联系起来推寻,就可以有个大概的探索古史之方向了。
二、中原华夏文化之发祥
现在讲比较可靠的古史,姑从虞夏起,在《易中天中华史》中看过这部分故事,这是中国上古史的第一期,夏王朝建立在黄河上游,为高地居民所建之王朝,虞夏的大事大概就是舜、禹与苗之斗争了,神话味满满的。
第二章 黄河下游之新王朝(殷商时代)
殷商王朝建筑在黄河之下游,为低地居民所建之王朝,商王朝继夏王朝而起,关于殷商时代新发现的直接史料主要是殷墟甲骨文,殷商一代年历应该在五百年左右,殷人出自帝喾在史记、世本、山海经、左传等种种传说中可以连贯起来,传说是有来历的,跟凭空捏造不同。殷人文化之推测,根据殷墟甲骨文可以知道商代耕种、畜牧、建造等各方面文化程度都可以大概看得比较详细了,那时候的甲骨文真的是个好的发明,让后面的考古人员多了很多有用的材料。殷商时代的文化发展确实很不错了,从甲骨文、铜器铭文、殷墟骨梳等可以考出当时人已开始束发,有席地而坐的礼节,还有兵器戈、矛、弓、刀。
第三章 封建帝国之创兴 (西周兴亡)
周人起于西方,周武王灭殷商,把黄河东西两部分更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了中国历史上更灿烂、更伟大的西周王朝,而且西周可供查询的史料更详细了,西周共十一世十二君,年历跨度大概不到三百年,这三百年最重要的历史大概就是封建政体的创新,周公亲自东征杀管叔,定乱,重定封国,封邦建国。
第二编 春秋战国之部
第四章 霸政时期(春秋始末)
西周末叶,中国已经有明确可据的编年历史记载了,孔子作的春秋,为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即春秋时期,此时期大概三百年,从平王到贞定王,共16王,不过平王东迁后王命不行,于是列国内乱也就接着来了,另外诸侯兼并,戎狄横行,一内乱就必然导致拉帮结派,这时候也是戎狄横行的机会,于是就处于华、夷杂处的局面,但是毕竟生活方式文化不同,还是冲突很多。就在这种混乱的形势下,产生了齐桓、晋文之霸业。他们主要的手段就是尊王攘夷。
第五章 军国斗争之新局面(战国始末)
从宗法封建到新军国之种种变迁:第一是郡县制之推行,不世袭,看起来更公平一些了。第二是井田制之废弃,大整块农田形成,水利工程灌溉事业慢慢发达,税收方法之改变。第三是农民军队之兴起,之前的军器制造和战马养育都是贵族保持地位的一种事业,平民无法参与。第四是工商业大都市之发展。之前的工商也都是贵族专属,没有平民的机会。第五是山泽禁地之解放,农民渐渐游离耕地,寻求新生业,捕鱼,采铁,伐木等。第六是货币之使用。综上,从春秋到战国,为中国史上变动最激剧的时期,政治方面由许多宗法封建小国家变成几个中央政权统一的新军国,社会方面贵族御用的工商和井田制变为自由业,更重要的是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
第六章 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先秦诸子)
春秋时代学术尚为贵族阶级特有,而后贵族对礼文逐次铺张及不注意,于是学术流散到民间,于是儒家,墨家兴起。只是后来孔子去世后学术路向转变了,分为左右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