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者,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能真诚相待、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学习心得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他的这一观点给了我们做人的品德标准。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他人,当你能够尊贤远色、竭力侍奉父母、为君主献身、交友守信时,你便具备了做人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孝”、“忠”、“信”是子夏的伦理道德要求,与孔子的思想是基本趋于一致的。
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水平,而是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但他也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不是看学历,不是看文凭,而是看你的行为,看你的言谈举止。作为孔子的高足之一,子夏可以说是深得老师的真传。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说:“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都是教人求实务本,学以致用;先做人,后做学问。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子的人:学历虽然不是很高,但他的一举一动中都透露出智者的气息。可能他跟你说他学历很低,你都不会相信的。不管是工作还是待人方面,他都能做到面面俱到,可能比那些拥有高学历的人更成功。因此,我们不能以学历水平来评价一个人,而是要根据他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来评估。所谓的“人不可貌相”也是说不能根据外表来判断一个人,一个人的内涵是要通过长时间的相处才能了解的,“第一印象”并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