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是个孩子时,一直梦想着成为那个讲台上什么都知道的老师。
如今站在讲台上的我才发现,其实自己还是那个小孩儿,对周围的一切可以诗意地理解;而我也更知道这样的世界是需要用心才能聆听到的。
晚餐后排队回寝室的路上,孩子们挺直腰板看着前面走着路;队尾的一位却在倒着走路。
“你为什么倒着走,这样很危险,知道吗?”老师关心地说道。
孩子似乎充耳不闻,我行我素,三十秒后继续倒着走路。
“你是不是听不懂老师的话,还倒着走,知道很危险吗!”
“哦”,算是回答,仍然倒着行走。
“你站住停下,静思该怎么走路。”
“可是,老师,我……我倒着走路是为了能够看到你啊。”
“为什么要看着我?每天都这样看我,难道不累吗?”
“不累,我就是要看着你,因为你是我们的公主啊。”
朋友说起一年级学生的这个故事时,我们不禁为孩子纯真的言语叫绝。也许令人庆幸的是,正在气头上的朋友让孩子把话说完了,我们才有可能听到这么可爱的故事。
哈佛大学教授威廉.尤里在其《谈判力》一书中举过这样的一个事例。
一对拖着疲惫身躯下班回家的夫妇,一开门刚好看到两个儿子在争抢一只橘子。
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会怎么办?
哥哥应该让弟弟,因为中国文化教导我们兄友而弟恭?弟弟应该让哥哥,因为长幼有序,融四岁,能让梨?还是直截了当些,手起刀落一人一半吧。
可是当分完橘子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饥肠辘辘的哥哥吃掉了橘肉扔掉了橘皮;古灵精怪的弟弟剥下橘皮准备烤蛋糕而扔掉了橘肉。
如果疲累的父母能够像小林校长一样?或许这只橘子就可以物尽其用了。
在巴学园的初见中,小林校长微笑着听完因淘气被退学的小豆豆四个小时的话。而这期间校长只是微笑着问了几句:“后来呢?”“原来是啊!”没有一丝的不耐烦,没有一丝的厌倦。
现在的我每天和这群天马行空的孩子们生活学习着,尽管有时他们的奇思妙想会让我不知所措,可我还是会坚持地等他说完。
哪怕他是多么语无伦次地在和你说一个支离破碎的故事。
当他们要急于打断老师和同学的说话时,我也会希望他们做一名安静的听众;因为有些事情眼睛是看不到的。
那是聆听到诗意的生活,即便在一个寻常的早晨,阳光照在草地上,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安静站着,不说一句话,这样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