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后,家里照顾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一般都在妈妈身上。不管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大部分妈妈都在学习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妈妈,慢慢学会平衡工作和家庭,甚至牺牲工作。
可是大部分家庭却忽略了的爸爸的作用,认为优秀爸爸的职责就是为家庭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不仅仅是爸爸这么想,几乎整个社会都有这种意识。对于孩子的教育陪伴,爸爸只是个“隐形爸爸”。
《心理营养》一书中关于“父亲的养育”一节总结了几下几点原因:
1、包括爸爸自己在内,对于自己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并没有足够认识。大部分爸爸认为教育陪伴孩子是妈妈的责任。
对于双职工父母来说,很多妈妈下班回来做饭还要带孩子,哄孩子睡觉。而丈夫却很少陪伴孩子,很多妈妈都吐槽老公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手机。甚至有部分爸爸在睡觉时怕孩子吵更愿意去隔壁屋睡觉。我一个朋友说他在跟老公吵架的时候,他老公曾经理直气壮的说“我做的算不错了,下班就往回家赶,还帮忙带孩子了”。言下之意是带孩子是妈妈的责任,自己已经帮了很大的忙。
2、爸爸从一开始就容易被排挤在育儿圈之外。
因为孩子妈妈或长辈的能干和体贴,阻断了孩子享受父爱。还有因为妈妈的不信任,打击了爸爸陪伴教育孩子的积极性,破坏了孩子享受父爱。事实上,孩子从3岁后和妈妈的分离以及独立自主后,会开始找爸爸,非常希望和爸爸互动,特别是得到爸爸的肯定,赞美和认同。
朋友玲的老公倒是很喜欢孩子。喜欢陪孩子玩,也体贴老婆辛苦。有时候陪孩子写作业或者出去玩,玲却总唠叨,担心老公这做不好那做不对,感觉总不放心,总想亲力亲为。最后弄的老公孩子都不开心,老公的积极性也被打击了,慢慢不太愿意陪孩子了。
3、整个社会,整个文化给爸爸的暗示是:不用你照顾孩子,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赚钱养家。其实,爸爸也很郁闷,孩子出生后,自己逐渐被边缘化,只能把自己定位成赚钱机器。
朋友楠是一个全职妈妈,自己很优秀能干。老公工作压力大,所以每次下班回来,她非常体谅老公,让他好好休息。育儿家务的事基本都是她自己做。爸爸只管养精蓄锐上班赚钱。
爸爸最擅长的事情,的确不是怀抱年幼的孩子,但这并不代表爸爸不需要陪伴孩子。爸爸最好的陪伴就是陪孩子游戏,在游戏、玩耍的过程中,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喜欢我”,从而获得价值感的认同。而这个过程中,妈妈也需要承担起为他们创造沟通机会甚至担任桥梁的角色。
爸爸对孩子教育的缺失,最后不仅导致家庭失衡,而且也影响了孩子的性格和成长。只有让爸爸参与到教育陪伴孩子的队列,才能够增强他对家庭的归属感,从而更加珍惜家庭。爸爸妈妈的互补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及思想也将产生关健性影响。
当我们需要团结爸爸,发挥父爱的作用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需要爸爸妈妈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到爸爸的重要性,孩子的教育是夫妻俩共同的责任。
家庭需要爸爸妈妈分工合作。爸爸需要在工作上投入很多的精力,但是并不是就完全不需要管家庭,不管孩子。作为爸爸,需要挤出一定的时间高效的陪伴孩子,这既是一种权利,更是责任。因为父爱,孩子可以感受到坚强和果敢,以及在妈妈那感受学习不到的男性视角和行为。这个意识需要爸爸妈妈达成一致,保证爸爸妈妈能共同参与到教育孩子的工作中。
二、爸爸要花时间和心思陪伴教育孩子,了解孩子,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
爸爸的工作的确忙累,但是时间挤挤总会有的。爸爸需要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全身心的投入。平常零碎时间可以网上学习育儿知识,也可以和同事家人沟通学习,做到真正了解孩子阶段性特征,有效的教育陪伴孩子。
三、妈妈需要放下担忧,放手鼓励爸爸,让爸爸带孩子进入他的世界。
妈妈爸爸在育儿方面肯定有许多的不同。妈妈需要相信爸爸,让孩子和爸爸轻松快乐的享受亲子时光。妈妈不应该对爸爸当面指责或说教,并且忽略细节问题,比如因为玩耍把家弄的脏乱。而对于原则性问题,可以私下和老公沟通。帮助和引导爸爸陪伴孩子。
四、其实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互动,共同陪伴教育孩子。
因为工作或家庭琐事的原因,全家人经常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但是可以是在一起吃饭时的聊天,睡觉前的耳语,休息时一起出去玩或一起做家务。爸爸妈妈可以把大家当作一个整体。抓住任何时间和机会,让大家一起轻松的沟通交流,闲聊生活趣事,享受全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