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式家庭谈幸福感

        走进美国家庭,令我最诧异的并不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是文化与食物之间巨大沟壑,而是异常浓郁的家庭氛围。

      环视家中,虽然装饰品各式各样但是在每一面墙上的正中央总是家庭成员的照片。从出生第一天,到最近几年,住家几乎把所有能挂的照片都挂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将孩子们的成长视为最重要的瞬间。房间里、走道上、甚至连厕所中都能见到他们孩子们小时候的样子。反观中国,家长们想要贴在墙上的可能并不是家庭的合照,反而是孩子在学校中的奖状以及荣誉。

     每天早上出门上学或是工作,住爸住妈都会对孩子们做一件亘古不变的事:亲吻、拥抱、说我爱你。

     美国人丝毫不会掩饰心中对孩子们的爱意,他们认为用肢体或语言是对情感传递最好的媒介。而每天晚上回家一到晚餐饭点,家人就会聚集在餐桌前无话不说,话题可能是一天中的所见所闻,可能是对于某件新闻事件的看法,亦或者是对一件经历的叙说。

     回想以前自己在中国的时候,住在寄宿学校中,一周可能只能见到父母一次,家庭聚餐又是少之又少,因此不禁感慨万分。

      再侧看住爸住妈之间的关系,结婚十六年到现在还像初恋情人似的,每周五都会出去约会,要么烛光晚餐要么出去看电影,将孩子们撇给外公外婆,享受仅有两个人的世界。

      当我看到他们家庭中的相处方式时,脑海中不禁困惑:为什么中美家庭的氛围如此不同?

       对这个问题我曾毫无头绪,真的只是因为文化差异吗?抱着疑问硬着头皮向住妈提问,住妈曾告诉我说,她选择做一位家庭主妇并不是因为她不能工作,凭着在钢琴上的硕士学位就可以在很多地方做一位薪水不低钢琴老师。但她仔细想想,发现家人之间的关系似乎比工作挣钱更重要。尽管他们现在还是月光族,但钱足够衣食住行。与其追求更加物质的生活,还不如给予孩子童年一个美好的回忆。

    看着家庭其乐融融有时候心中还是有一些不是滋味的,会想过去,我的童年似乎完全没有他们这样快乐,为什么我的父母在我小的时候如此之忙?为什么他们总是早出晚归,四处奔波,把我寄宿在学校中?这个问题曾困惑了我很久,从小到大心中的迷茫无助让我感到莫名的悲伤,缺少父母的关心就好像明明有那么一个指路标自己却看不见。

     直到那一次父母的到来,到我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吐出来后,清晰的记忆让我还能在脑海中听到他沉重的叹气声。

     在他们那个年代实际上工作赚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关爱,如果不努力工作,孩子的衣食由谁照顾?如果不努力赚钱,孩子以后的学费由谁支付?社会的压力曾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打拼好几年,省吃俭用闯荡出的事业还要维持,哪里有多出来的时间陪孩子玩?

      再反观在美国的社会压力则相对较低,因为美国的车子房子相比中国非常便宜。在这里中国所谓的“有车有房”并不是难如登天,每生一个孩子政府还会有经济补贴。再想想我现在的生活,父母花大钱送我出来读书,让我吃饱穿暖,还总是叫我买生活必需品不要省,而我还在这里怨天尤人,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饱食终日,又嫌孤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位老飞行员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在战斗机飞行员毕业答辩上,最后一个问题是歼5战斗机上供载弹多少发?我认为这个问题太简...
    沉默的正义阅读 592评论 0 1
  • 据说大多数女人都有点路盲,我是严重路盲症患者。 有一次去高新区做头发,电话里问了发型师地址,自己开着车一路导航过去...
    梦小仙杂记阅读 252评论 0 2
  • 我是张软软 巨蟹 喵星人我喜欢的人是板板君幽默风趣 交际圈∩瓦力广啊我们在一起一年五个月 可以说历经风雨了 我们是...
    张软软咩阅读 131评论 0 1
  • 养病两天,居然好几个机会跳将出来……人生道路,也许更美的风景还在拐角处~
    无忧侠阅读 234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