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学写作是为了可以投稿赚点外快,顺便打造个人品牌。
现在,写作成了一种记录,在写的过程中发泄、然后觉察自己,成长自己。
沉默的背后是什么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在遇到不同观点时,我更多还是会沉默。
沉默,是一开始对事物不了解的无话可说。
是想开口时,被打断后的聆听。
是知道别人只想畅快说一通后的讨好。
是知道说了也没用的憋屈。
是压抑满腔的愤怒。
是害怕面对一开口就河东狮吼,关系越来越差后的无力。
........
说这句话,我是让关系变得更好还是更差?
我该怎么让自己舒服的同时也能让别人舒服?
在各种纠结中,TMD我发现我不允许自己表达,害怕关系破裂,也不允许自己不表达,受一肚子委屈,各种自我攻击。
我不允许自己不负责。看到别人不愿意让自己好起来,而我又不能说出来,更不能放弃她,扛得好累。
和别人诉苦时,看着别人用那么多应该来进行道德绑架,我只能苦笑。
不是所有的事都适合告诉别人。与其说出来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还要去应付照顾他是对的感受。还不如自己一个人默默消化,一个人扛。
我不允许自己浪费时间,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这也是我把时间花在明知道没有效果的事情上,倍感煎熬的原因。
明知道她不愿意让自己好起来。
每天看着她每次好不容易好一点,非要自己折腾到痛了才肯停下来。
看着她为了寻求那一点点关注,为了不带孙不带外甥,把自己整得人不人鬼不鬼。
可悲可笑又可恨。
可对于没学习过的人,她连自己在做什么都不知道,我又能苛责什么?
某位老师说“我看到了你的孤独,你什么都是一个人硬撑,太累了”,那瞬间,有种被理解的感觉。
有时候,理解你的,不是你的至亲至爱,反而是你对他有偏见的人。
别人只是按照你安排的剧本给你一份礼物
昨天摊开和妈妈说我为什么愤怒后,她愿意去看了,我以为她愿意让自己好起来了。
摊开发泄后我变得温柔,有情绪上来就立马用流程转化掉。
事后还和朋友说自己的感受:“我发现,对别人温柔就是对自己温柔,我们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可今天又啪啪打脸了。看着她不停的放大痛苦,不停的说好不起来了,陷在受害者里不停的抱怨、指责别人。
火气蹭蹭蹭的往上冒,都不相信自己能还起来,还看个屁啊,浪费我的时间精力。不停的压抑,不停的转化,最后还是忍不住爆发。
每次心情不佳听了《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心情都会慢慢好起来。今天也一样。
无论你有多大的愤怒,这都是你给自己和他们安排的剧本,你不会按不同的剧本去表现,因为你的潜意识知道这是你安排的。
你没必要去和别人表达你的不适,只需要运用流程放下情绪,然后按收到的启示去做就好。
突然想起一句话“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曾经看到别人抱怨就只看到了她的抱怨,很愤怒,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愤怒,只觉得都是她造成的。把自己活成受害者。
学习后变成自己生命的责任者,看到了她抱怨背后的情绪感受和需求,能理解她,也能看到这背后的爱。
现在,看到的就是一个行为。行为只是行为,本无意义,它的意义都是我赋予的。
说不清什么情绪感受,只能说“学习在课堂,修行在生活”。
不停的被激活印痕,愤怒、悲伤、恐惧、无力......然后不停的转化放下,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越是在生活中备受煎熬,越是怀念课堂。
课堂上,身边都是自己生命的责任者,有问题就及时觉察自己,反思自己,看到别人的情绪需求,用心支持用爱陪伴,可以轻松愉悦的做自己。
庆幸的是,因为牢记自己的本性是平安喜悦富足的,转化的时间越来越快。
当爱不会爱,爱就成了伤害。而这一切,又是我们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