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把背包扔过墙”,如果你想跃过一堵高墙,觉得很难,怎么办?方法很简单,就是直接把背包扔过去。这样你一定能够想方设法翻过去。
我想扔过去的背包是什么呢?
先把这个问题抛出来,对现在的状态还是会不满,越来越觉得不太适应这样的工作氛围,稳定,但是没有激情。读书越多,越感觉自己缺失的教育太多了,对人生的规划、学习的能力、分辨事物的能力、爱的能力、总结能力、思考能力……呃,怎么瞬间觉得自己不能要了?跑题了,这个是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了。管他呢,在学习,在前进,现在开始不算晚。“君子不器”,做一个斜杠青年。毕竟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把背包扔过去很容易,然后呢?它还掩藏了一个心理学中的现象——承诺,若言而无信,又有何用?思维模式不改变,切断了所有的退路又如何?背包扔过去,同时会触发承诺机制,然后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翻过墙去。
对于我这样的一个人,承诺了之后,便咬牙也要坚持下去,即使是错的,也要努力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近乎于固执。这种心理模块是普遍存在的,也很难打破的,它可是一个很好的伪装者,不会被轻易发现呢。而读书,开始了解这种心理模式,便有意识地开始对抗以前的自动播放程序,这种改变会出现偏差,解决的唯一途径便是继续读书,多吸收能量,认识大脑、认识心理模块,然后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不再掉入旧有的思维陷阱。
当我开启自律模式和读书模式之后,仿佛又回到了刚进入这个工作岗位的状态。当时的我,对整个圈子的状态是不屑,不是因为自己多么居高临下,而是感觉整个圈子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活力,不想融入,觉得自己与周围格格不入。不知不觉,我被同化了,和周围融为一体了,并且浑然不觉。去年,先是亲密关系出现了问题,便诱发了一系列的变动,在读书的过程中求解,走着走着就回到了初始状态,又开始了内心里的独处,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只有如此才觉得自己还活着,还没有被温水煮成了熟青蛙,恰恰觉得自己在水深火热的开水中,随时想跳出来。这种状态下的自己,开启了新一轮的成长,积蓄能量,或许有一天真的会再一次跳出去,寻找新的一片天地吧。
最近的阅读,体量有点大,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知识重叠的部分开始出现了,不知道是读书的类别有点趋同?还是当拥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之后,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点消化不良,对于读过的书,特别是出现辩证的观点时,会觉得两方说的都挺有道理的,不知不觉就陷入其中,无法将自己拎出来,这样的读书状态,应该是成长的必经过程吧?
此文写的有点乱,恰恰成为最近片段化思维的佐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