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住在那破房子里已经很久了,久到他自己都不记得年岁了。
平日里老人也不太跟人说话,驼着背提着麻袋在村子里游荡,捡些废纸废瓶。偶尔有些村民将自己家的废品送给这位老人,老人便全部堆在狭窄潮湿的小屋里,也不见他怎么卖。听大人们说,他们记事的时候老人就住在那儿,也不知这老人的来历。
老人常去的地方就是他屋后的那座荒山,山上的树已经烧得差不多了,漆黑的枝干在风中摇曳,老人的背影更加落寞了。在山的最深处有一座孤坟,没有墓碑,倒打理得很干净、整洁,周围还种着些木棉花,小小的朵儿映着老人干枯的脸上,少有笑容。每次老人来都会坐上半个多小时。一条小路弯弯曲曲的,被老人几十年的脚印踩得特别清晰,像是一条可以穿越到另一个时空的神秘隧道。
久而久之,老人越显得孤僻了,村民们茶余饭后总爱猜测老人和那座孤坟主人的关系,不知就怎么传出老人住的小屋里藏着“文革”时的宝贝之类的消息。
村子里几个胆大、顽劣的孩子便趁老人不在家,溜进小屋里想探个究竟。
那日黄昏,几个孩子欣喜地从屋里冲出来,为首的那个怀里抱着一个青灰色木盒,右手边掉了一块漆,像极了老人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不知道老人是从哪个方向飞奔过来,一手拽着破麻袋,像豺狼一样扑向那群孩子,死命的想要夺回盒子,几近百龄的老人竟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
被吓坏的孩子们丢下盒子跑了,老人紧紧地抱着盒子往屋里挪,像是抱着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后方一片残阳如血。
没过多久听说老人得了一场大病,之后也很少见她出门。有一天早上,老人起了一个大早,用小推车将屋里的东西全部推到了小山上的坟旁。
那是什么?竟然全是一些废报纸和一些旧书。在坟前,老人神圣地点燃了坟前堆得像山一样的纸和书,荒山被大火照的通明,老人精神很好,仿佛重生了一般,下山时挺直了驼了几十年的腰。
第二天人们发现老人安详的死在床上。小屋里什么都没有倒也明亮了许多,阳光透着门缝照进来,床头放着老人视为生命的青灰色木盒。盒子静静地开着,里面放着一本残了页的书,书的封面写着两个字——救赎。
后来才知道,老人在“文革”时期,因为执行任务烧了一家知识分子的书。那家姑娘性子倔,想不到她竟然自尽了。在一大片书的残骸中,老人捡起这本书,她活下来的全部岁月,全靠这本旧书支撑。
旧书,是救赎…
(又是敷衍的一天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