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伴着花香、榆钱饼,欢聚一堂,共品圣贤经典,体悟人生。
感恩同修家人们的分享。
感受:和平—享受—感恩
一、《论语》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解读】子贡问自己做人做的怎样?老师孔子打60分,进一步问,答:安贫乐道、富而好礼的仁者。仁为内,礼为外,内外一体,先仁后礼。孔子说话始终不离仁,据仁打分,与贫富无关。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惟精惟一。学习从我做起,精益求精,惟精惟一。
无论贫富,均可走中道。做真正贵族,富而好礼,合道生活。境遇全在于让自己活出仁的境界。无论善恶,善待世界和他人。
孔子与《诗经》:始可与言《诗》已矣,参见3.8第25页孔子回答子夏时提到《诗经》,当年诗经多引用于外交场合。主要有2个方向:培养君子、学以致用。《诗经》兴观群怨。首篇,关雎,中道而行,乐儿好礼。讲中庸、智德、仁。
孔子不反对生命,反对把自己当身体。孔子把人分境界:1.小人,把自己当身体,突出动物性、生物性。2.常人,执着于自己的知见。3.君子,仁德。4.贤者,颜回。5.仁者。6.博施于民而济众。圣者,尧舜。
告诸往而知来者:从已知到未知,举一反三。
素其位而行:面对学生的呈现,老师的反应。如果是你们好,我才好,属于外归因,互相纠缠。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外。不管你好不好,我都好。做法:深呼吸--零极限--清净--感恩--挑好的看--越看是越多。
链接: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是人:世人、凡人。
恶乎成名:怎样称为君子呢?君子的核心特征就是仁。
造次:仓促、着急。
颠沛:不正常境遇中。
圣人无论境遇如何,均不离仁。富贵、造次、颠沛,无论境遇如何变,均不离仁。
仁:道德观念、生命能量、价值取向。人生在世,最划算、最有价值的就是做仁者。仁者规画:愿景目标--仁。1.使命:做仁者。2.身份:君子(以仁为核心)、圣贤。3.价值观:仁。《论语》就是仁者,君子信念、价值观。4.能力:人人皆可为尧舜,为仁皆可由也。5.行为:论语中所讲行为。对一个人成长有帮助一定具备2点:亲自做了,有情感体验。做并投入情感。东方教育:知行合一。做了体验到了便是仁。6.环境:选择仁者居住环境去活人。
【知行合一】境遇全在于让自己活出仁的境界,仁者无敌。惟精惟一,格物致知,素其位而行,知行合一。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解读】与“人不知而不愠”相呼应。
不患人之不己知:类似的说法,论语中出现了4次。不仁就会失去见贤思齐的机会,失去做真正自己机会。
知人与知己是什么关系?知己才会知人,推己及人,知人善用。知人才会知仁,借用知人来照见自己,验证自己有无仁的境界。
方向:让自己成为仁者。方法:从知仁做起。内省思齐。人者仁也。仁:深深扎根于人群中。做仁者,从知仁做起。
收回力量,笃定自己。自我肯定,修炼。无论风云如何变换,坚持自己价值判断。
【知行合一】收回力量,笃定自性,知行合一,任用自然,善待世界。
二、八段锦
带着觉察伸懒腰、舒适
三、《传习录》陆澄录三十二
“王嘉秀问:“佛以出离生死诱人入道,仙以长生久视诱人入道,其心亦不是要人做不好。究其极至,亦是得见圣人上一截,然非入道正路......仙、佛到极处,与儒者略同。但有了上一截,遗了下一截,终不似圣人之全。然其上一截同者,不可诬也。后世儒者,又只得圣人下一截,分裂失真,流而为记诵、词章、功利、训诂,亦卒不免为异端。是四家者,终身劳苦,于身心无分毫益,视彼仙、佛之徒,清心寡欲,超然于世界之外者,反若有所不及矣。今学者不必先排仙、佛,且当笃志为圣人之学。圣人之学明,则仙、佛自泯。不然,则此之所学恐彼或有不屑,而反欲其俯就,不亦难乎!鄙见如此。先生以为何如?”
先生曰:“所论大略亦是。但谓上一截、下一截,亦是人见偏了如此。若论圣人大中至正之道,彻上彻下,只是一贯,更有甚上一截、下一截?‘一阴一阳之谓道’,但‘仁者见之便谓之仁,知者见之便谓之智,百姓又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仁、智岂可不谓之道?但见得偏了,便有弊病”。”
【解读】上学下达,知行合一。彻上彻下,一以贯之。
一心三藏。
儒释道异同:上一截同,上三层同,与道合一,合道生存。佛道擅长上一截,丢了下一截,儒家反之。上下互含,上下三层贯通,不可分。知行是一不是二。仁智均为道。勿执着于、迷于比较工具。
分析时:任何时候,分时勿忘合,勿忘一,生命本一。清朝至今,一直重训诂学,大学尤盛。研究可以,但要弄清研究清楚是为了什么?
参考《前世今生》,人死不了,对死亡无恐惧。走时光明胜过所有得。任何有限比起无限均为零。《启蒙力量》祈祷文整合:我愿与所有祖先、子孙以生生世世的学习、成长共同见证自性圆满、灵魂不灭、精神永恒。
人本为神,自贬为肉体,谪仙人,成工具、东西。重回神境——成长学习。
仁者见之便谓之仁,知者见之便谓之智。视觉盲区使然。
重新发现自己的圆满,孩子圆满,无禁区,无限可能——各种呈现——允许、接纳
问学生:你们是装动物的神,还是装神的动物。无论干什么,勿忘己为谁。
《心经》:观自在。觉即静,静即觉,观无内外。心只有他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才无限,可觉到一切。什么都不是,就处在觉中,没有二元、生死,心无挂碍,悠悠万事,唯此为大——觉吧。
痛觉≠痛苦。身体的事交给身体,意识不要干扰。身体的事大多为意识干扰,五毒侵害,均是觉的形式。不觉察就在吸贪嗔痴慢疑五毒。格物致知,从幻象中出离,回归自性,自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