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天,我不曾合眼,17个白天,17个黑夜……我是企待睡去的肉体,也是行将醒来的意识
一、小说梗概
我是个家庭主妇,丈夫在附近牙科诊所当牙医,儿子在上小学二年级。
在失眠之前,我过着仪式般的生活——每天早上送完丈夫和孩子,就开着车去买菜,做中饭,饭后跟丈夫交欢,然后游泳。之后要么继续逛街,要么读书听广播,接着就是照顾放学回家的孩子。
这样的生活,正如作者所说,“每天都差不多是相同的重复。我不时想,这叫什么人生啊。但是我仅仅是个感到惊讶,惊讶于昨天与今天毫无区别,惊讶于自己被编排入这样的人生。惊讶于自己留下 的足迹甚至还未及认清,就在转瞬间被风吹走变得无影无踪。”
有天晚上,我遇到了梦魇,无法入睡。从此,开始了17天失眠的意义追寻之旅。
第一个失眠的夜晚,我喝着酒,专注地读《安列卡列尼娜》。
婚前的我,十分喜欢读书。可是当婚后日复一日的生活在消费着我,我就很久没有认真地读一本书了。每每翻开书本,各种琐事,浮上脑际,枝枝叶叶朝着四面八方蔓延开来。待回过神来,唯有时间白白流逝不返,书页却几乎原封未动。
我反思——最后一次完整地读一本书是什么时候?那次读 的究竟是什么?我冥思苦想,却连书名都想不起来。人的生活怎么会如此急剧地说变就变呢?我疑惑不已。从前那个邪魔附体搬嗜读如命的我究竟去了何方?那些岁月、那种堪称异样的激情对我来说到底又算什么?
刚开始对于失眠,我是挺抗拒的。我想去游泳,想通过激烈地运动,将某种东西从体内驱赶出去,但是具体是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
在失眠的第一个星期,我的身体几乎是在自动运转,就像是操作机器,一旦记熟程序,接下来不过是单纯地反复。但是我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我正在没完没了地看书——我找到之前那个嗜读如命的我
失眠的第二个星期,我注意到自己比想象中更漂亮,自己的身体曲线,洋溢着几欲绽裂的生命力。
并且通过读书,我意识到在失眠之前,自己被取向性地消费了——无动于衷机械般操持着而复始,睡觉就是对这种取向性地劳作进行修复!而这种消费的尽头,就是什么东西都不存在!
所以,我不再害怕失眠。什么都不害怕。因为,我是把人生扩大了。我开始享受——我心想,从夜间十点,到早晨六点,是我自己的东西。随心所欲,不再有人提任何要求。 所谓活着,就是这么回事!
读完卡列尼娜,我开始读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才是我本应该有的姿态——专注力,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睁大双眼却什么也看不见!
夜间,我有时会驾车去兜。
我在不断发生变化,而父与子,深信世界毫无变化,照常运转。其实并非如此。世界正在他们并不知晓地方式发生着变化,直至无可挽回!
总的来说,“眠”中的我,虽然失去了所谓的正常人该有的睡眠,但却意识到自己白天被消费着,晚上的时间才是自己的。
所以,“我是企待睡去的肉体,也是行将醒来的意识”。
二、寻找与觉醒
这种觉醒,就像最近热播剧《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失去了陈俊生和富太太的生活,却得到了一个独立勇敢坚强却依然心地善良的罗子君。
所以说,书腰上说,《眠》是村上春树的觉醒之作——写作《眠》前,村上春树四十岁,遭遇写作与人生低潮,心逐渐变硬变冷。他到希腊与土耳其旅行一个月,来年春天,心中的冻结渐渐变得柔软,找到了小说家的感觉,故一气呵成写下这个故事。
其实,这本书,在我念大二时已读过。那时,帮姐姐写了篇征文,结果她得了全校一等奖,这本书就是奖品。我清楚记得那个是个下午,我坐在她寝室的床上,打着连天哈欠读完了这本书,全然读不懂。感觉有点伍尔夫之辈意识流的味道。想到哪写哪,毫无头绪,不知道村上春树到底想表达什么。
为了配得上“全校征文一等奖作品的作者”,我才硬着头皮把她看完。
如今,时隔四年,当参加工作4个多月的我再次读起这本书,才终于读懂,并有所同感!
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白天谨慎小心,生怕差错。时间长了,就发现每天工作周而复始,机械重复,不知意义是什么,也不知尽头在哪里,但也不敢懈怠,整个时间和大脑都交给了工作!
晚上回到家,依然周而复始,做饭,吃饭,洗碗,打扫卫生,然后洗澡,洗衣服。这样一轮下来,差不多就到了十点。
这时,我已困了,眼睛有点重,但是我不要去睡,我会强迫自己睁开眼睛。即使不看书学习,也要刷刷微博,看看视频。
总之,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为什么我要这么跟自己的身体对抗?
因为白天的时间都不是我的,只有晚上才是。你要我拿这短暂而宝贵的时间去睡觉,在无意识中度过?我拒绝。我如果去睡觉,这段时间也就不属于我,因为我不能操作!
而刷刷微博,即使是虚度时光,也让我感觉到,是我,在虚度时光,是我主动让时间白白流走,我是有主动权的。而这与白天相反!
这种想法,与《眠》中的我一样,享受属于自己时间!只是她拿时间看书,我拿时间去虚度!
我也曾怀疑过,这种心理 是否变态?但是我很快就否定了。
我只是拒绝这种生活——生活里只有周而复始的工作和周而复始的做饭洗漱,也不想生活一直都是这样的周而复始。
我想要些改变!
只是,我没有拿刷微博的时间去充电!
我应该去拿时间充电。
因为,工作之后,我认识到任何东西,都是要靠自己争取才能得到。从真诚相待的友谊,到更好的工作机会,从厨房 的一碗一筷到外在的任何一个行头。没人会,也没人有义务把这些东西送到我门前给我享用!
并且,有很多人在像唐晶那样,争分夺秒地让自己学习进步。我周围的世界,正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并且蕴含着一股强大的力量。如同海啸之前,平静的海面下,早已是地震。书中说——我在不断发生变化,而父与子,深信世界毫无变化,照常运转。其实并非如此。世界正在他们并不知晓地方式发生着变化,直至无可挽回!
换句话说,这是种危机感。不夸张,很现实。
如果我不提升自己,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就只能过得一层不变甚至更惨!
只是,我有这个意识,却没有行动——用那个熬夜刷微博的时间给自己充电!
所以,以后晚上的时间还是好好利用起来给自己充电吧。比如看书写推文!
不过,我有点搞不懂这个结尾——现在是黑夜最深沉的时刻,男人们仍在摇撼我的汽车。他们要把我的车掀翻。作者想表达什么?谁能告诉我?
三、摘录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然而我喜欢自己的身体,我喜欢光着身子站在镜前,凝望那柔和的轮廓、恰如其分的活力。感到其中似乎含着某些对我十分重要的东西。何以重要我不得而知,但是不愿失去。
人会不知不觉制造出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思考模式,一旦制造出来,人就生活在这种取向的牢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