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在前面
周日加班,下午6点,喝了一杯奶茶,然后我就一夜未眠。躺了两个小时,爬起来看书,将《毛泽东传》看了一遍。
最近在阅读建国时期几大伟人的传记,一个最大的感悟,伟人从小喜爱读书,孜孜不倦。不管是国内或国外求学,从小便不停地在书中吸收营养,增长人生智慧,造就后来的丰功伟绩。
以前对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周恩来、宋庆龄的认识比较少,来自政治和历史课本,学过他的诗、思想选集,没有系统的了解过。
读过传记,了解了些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
2. 年轻时的积累
20世纪初期,国家处于危难时刻,国民生活处于水生火热之中,出生于那个时代的人,甚少有书可读,有学可上,能读书不容易。
他读书,他写作,他的古文和新式文章都写得很好,文笔流畅,为学生们所传颂。
他仔细倾听别人,在倾听对方说完之后,他有条有理给对谈者分析,提出要点,做出结论。
无论是主持还是一般发言——最突出的是他从不做冗长、离题而混乱的讲话。
通过学习和锻炼,他的身体淋浴在流光晚照之中,他的心却驰骋在人生的战场上。
他不遗余力的学习和研究,终于使他成为一个博学者。
3. 艰苦中历练,战争中学习战争
人必须每天做一件艰苦的事来磨练自己的意志。冷水不仅磨练意志,还能增强体质。
毛的生活哲学:越是被人视为粗俗的乡巴佬,遭人鄙视,他越是坚定了通过艰苦而激烈的政治斗争,强行对社会提出自己的要求的决心。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毛泽东是这样做的:
第一,费心尽力非常仔细地计划他所要干的一切事情,他是一个伟大的阴谋家,一个伟大的组织家。
第二,他能够非常精确地估计他的对手的力量。
第三,他能征服他的听众,使他们着迷。他具有一种说服别人的可怕力量,很少有人能不被他的话语所打动,后来他征服了整个中国,当上最高领导人。
毛的哲学著作是通过他在陕西的读书和推理,又经过在红军学院的演讲而形成的,具有时代感,有些读者可能会持有一些保留的看法也是正常的。
4. 那首诗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主,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杰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女民兵》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在红装爱武装。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度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