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名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

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随...
    Smileapple阅读 3,101评论 0 0
  • 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
    WendyYoga阅读 3,443评论 0 0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
    龚玉婷阅读 3,459评论 0 0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
    微笑向暖_姚阅读 3,440评论 0 1
  •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原句译文: 7.8 孔子说:“教学的过程中,...
    俩小羊阅读 4,216评论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