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个标题是在前些日子准备期末考试的时候,失眠成瘾,天气燥热不堪,蚊虫肆虐侵扰,喘不上气的压力在周遭环绕,头躺在枕头上沾湿面庞,任由思绪蔓延。成年之后很少是有声音的哭泣了,不知是怕嘲笑还是发不出声音,我怎么突然就长大了啊...
暑假将至,陆续同学背上行囊回到家乡,从天桥遥望,耳机响起的是李健的异乡人:披星戴月的奔波只为一扇窗,当你迷失在路上能够看到那灯光...有许多时候眼泪就要流,哪扇窗是让我坚强的理由。考完试跟朋友小j叙说期末的失眠,她说着那些不痛不痒的关心话,我调侃她又开始向功夫里那包租婆,她莫名开始说咋这么快就一年了,是不转眼就大学毕业各奔东西了,我顿时哽咽、发着语音:不会,不会那么快的。自己坐在公交呆呆看着窗外,车上出现的叽叽喳喳让我慢慢注意着车内小学生的互相打闹和谈论,让我意识到有的东西一旦逝去就不能重来了。
长大要想的事情不在只有自己,曾经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待哺两岁婴孩这句耳熟能详的台词成了现实,背负着沉重的贷款和责任在不可逆的时间中举步维艰,内心还抱有着爱与良知珍惜和感恩生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愿我们抓住时间的齿轮,做追随光阴的人。
网易云热评中有这样一段话:昨天看到有人问“毫无准备就长大了,是什么感觉?” 下面有条评论瞬间让我眼泪夺眶而出。 “看着同学陆陆续续的结婚,就像当年考试看着他们一个个提前交卷一样,万分焦虑,你们真的不再检查一下或者等我一下吗!”现在的爱情也是速食一般,我不羡慕街上热吻的情侣,我只羡慕深巷里牵手的老人,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雨这夏天太热了。
对待死亡,更喜欢的是提出诗意地栖居的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的向死而生理论: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如果我能向死而生,承认并且直面死亡,我就能摆脱对死亡的焦虑和生活的琐碎。只有这样,我才能自由地做自己。
小时候枕头上都是口水,长大后枕头上都是泪水。小时候微笑是一种心情,长大后微笑是一种表情。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笑着笑着就哭了。我们终于到了小时候最羡慕的年纪,却没活成小时候最羡慕的模样。时间,究竟带给我们的是得到还是失去?
生活如一场天气系统失衡的晴天风雪,让人持续性怀有希望,却总间歇性给点打击。时间带给你真实体验的人生,最终还是靠自己慢慢想通。
作者:张无拘,爱好写作读书,才疏学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