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埃克哈特 托里
思维会吸收你所有的注意力,并将它转化为思维的东西,从而让你无法停止思考。
序言
开悟,听到这个词,同时意识到其神奇之处是在大三一节选修课上《跨界论道》,老师讲到这,也激起了自己对其探索的兴趣,该本书之前有接触过,读了一些,当然看的感觉并没有那么深刻,再次捧起来读,发现了很多,读一本书好比遇见一个人,听这个人讲故事和道理,小学的时候,听马云讲创业,我们可以听得懂什么?但是当我们跨入社会,有了自己的事业的时候,再去回忆之前听到的话,那种感觉肯定是会不同的,同样,之前很多我们坚信不疑的观点和道理,随着我们层次,境界的提升,慢慢的会发现其另一面,当然不能说起错了,只能说在不适合现在阶段的我们,但是,它在某个时间对于某个人还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本书的主旨思想是让让我们区分意识和思维,大脑产生思维,而大脑只是和我们的手,腿一样的一个工具,我们要像控制我们的手,腿一样的来控制我们的大脑和思维,而不是让思维带着我们走。而倘若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平时大多的消极负面情绪都将消失。
摘录与感悟
-
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情,B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负面情绪。
一个陌生人跟你开个过分的玩笑和一个熟悉的朋友跟你开一个玩笑,同样的一个玩笑,但是,我们则会有不同的情绪产生,为什么?中间环节的问题,我们的信念是,这个玩笑朋友是可以跟我开的,而陌生人是不可以的?我们无法阻止A的发生,为了阻止不好的C产生,而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如何建立避免产生不好的C产生的B。 -
我们的大脑(思维),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小我,来让自己有真实感,而正是因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实,所以他不停地在外在的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的世界满足来壮大声势。可惜我们越听从小我,就越感到空虚和孤立,挥之不去的远离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远离,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因为这个我,本身就是不存在的,而当我们虚构一个不存在东西的存在性,势必需要借助于外界的物质来填充。随着物质的填充,人和人会进行比较,看谁填充的更大,所以这个比较永无止境的进行下去了。 -
痛苦之身是我们内在的一个能量场,它是我们未被合理表达和适当释放而累积下来的负面情绪能量场。
这个能量场的存在很好地解释了心理学上的一个问题,童年的成长经历对于我们长大后性格的塑造,很多被压抑的东西,在成长后都会潜移默化的爆发出来。同时低于平时低落的心情,需要及时的调节释放,否则会积累爆炸。 - 当思维处于静止时,当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的时刻时,我们就会感觉到本体。
- 痛苦的极端压力,迫使的意识从不幸和恐惧本身的认同解放出来,而这种不幸和恐惧都是大脑制造出来的。
- 重新觉知到本体,并保持这种觉知体验的状态就是开悟
-
不能停止思考是一个可怕的烦恼,由于几乎每一个人遭受着此种痛苦,而我们又无法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这就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种不停的思维活动使你无法达到内心的宁静状态。
这点要说道笛卡尔的一句“我思故我在”,如果停止了思考,我们则不复存在,不再存在的不过是一个小我,一个本身就是需要靠着思维的构想才能存活的小我,停止了思考也就不存在了,但是本我始终是在的,对于思维的认可,让我们觉得思维就是我们自己了。而不停地思维活动,让我们很难回归到内心的宁静状态。 -
你是说完全停止思考吗?不,我做不到,一两分钟或许还可以。那么,就是你的大脑在利用你了。你无意识的认同了它,所以你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它的奴隶。认识到这一点能使你很好地观察这个思考者。在你观察这个思考者的时候,一个更高层次的意识就被激活了。
我们很多人有抖腿的习惯,如果你想控制它,你可以控制吗?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而我们大脑无休止的思考,我们也可以将其类比成抖腿,大脑和腿一样,不过一个生理构造,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而我们长久以来对于思维的认同,让我们觉得它的不同,实质上呢?腿是用来走路的工具,而大脑不过是一个用来思考的工具,并不是真正的我们,只是一个真实自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控制它,该用的时候用,而不是让它如脱缰之马。同时,我们也可以站在一个第三者的角度去观察大脑的活动,也就是所谓的意识,不要责备它,即使它违背我们意愿去想一些不该想的事情,就像对待我们不由自主抖起来的腿一样,对待它。 -
以对过去事情的看法来判断现在的事情,一定会得到一个被歪曲的理解
这个问题一个是可是说要处于当下的状态,同时也表明,我们应该要具备一种成长心态,不要过去的事情来给别人和事情盖棺定论,世事无常,人都是会变得,事情的处理方式也是会变的。 - 冥想的本质:将意识从思维活动中引开,并创造一种思维空白。在这种空白中,你高度警惕,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你没有在思考。
- 我们不妨把这个虚幻的自我称为小我,小我由思维活动组成,只有不断的进行思考它才能存活。
- 小我尽力的使过去的事情复活,因为如果没有过去,你将会是谁?它还不断的把自己投射到未来,以确保自己能继续存活,并且在未来寻找某种慰藉和满足
-
开悟意味着超越思维,而不是下降到思维之下属于动物和植物的层面。在开悟的状态中,必要时,你还是会运用自己的思维,但是运用思维的方式会更为集中,更有效率。你主要为实际的目的而运用思维,但是你会从不自主的自我对话中解放出来,享有内在的宁静。
让思维成为一个工具,而我们则要站在一个工具使用者的角度。 -
情绪在思维和身体的相遇处产生
思维活动,促进了体内激素的产生,激素的作用,导致我们出现各种表现,就成了所谓的情绪。 -
通常,在你的思维和情绪之间有一个恶性循环:它们相依为命。思维模式通过情绪创造了一种它自己被放大了的反应,而情绪的振动频率又一直为原来的思维模式注入了活力。
听过一句话,我越想越生气。 -
今天让你快乐的事情,明天可能会让你痛苦,或者它将会离你而去,所以一旦失去它,你将会感到痛苦。
追求快乐的事情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很多人把无节制娱乐当做会生活,把放纵当青春。追求暂时的刺激和快感,而快感过后,内心还是空虚,该面对的生活在哪里,没有任何改变。 - 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和对思维的认同状态
- 心理上的恐惧其实和任何具体的,真正的迫在眉睫的危险无关
- 恐惧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不安,忧烦,焦虑,紧张,压力,畏惧,恐怖等。这种心理上的恐惧总是源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而非“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你身处此时此刻,而你的思维却跑到了未来。这就创造了一种焦虑的鸿沟,如果你被你的思维控制并失去了当下的力量,这就焦虑的鸿沟就会与你相依相伴。当下的事情是你可以控制的,但是你无法应付未来可能存在于思维中的事情。
- 人们通常会不由自主地去追求一种自我满足感和可供认同的事物,以便弥补他们内在感到的空虚。
- 时间一点也不珍贵,它仅仅是一种幻想
- 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发生在过去,也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发生在未来,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当下。
- 如果你发现很难直接进入当下时刻,那么请你从观察自己老想脱离当下时刻的惯性开始。这样,你将会观察到,你总是把未来想象的比现在更好或者更坏。如果想象的未来比现在更好,它会给你希望或者愉悦地期待,如果他比现在更糟,会让你焦虑--其实两者都是幻想。通过自我观察,更多的临在意识会自动地进入你的生活之中,在意识到你没有进入当下的那一刻,你就在当下了。
- 保持临在,随时观察你的思维,想法,情绪以及在各种情况下的反应
- 所谓心理时间,就是认同过去,并且持续地,强迫性地投射到未来。
- 焦虑,紧张,不安,压力,烦恼所有形式的恐惧,都是因为对未来过于关注而当下关注不够所引起的。
-
促使你不断地向前迈进的是希望,但是希望会使你将注意力集中在未来之上,而这种对未来的关注促使你否定当下,因此造成你的不快乐。
希望给我们带来动力和快乐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担负可能的失望带来的痛苦。基督山伯爵,肖申克靠着一点点希望能够脱离牢狱,获得自由。期间内心肯定也是承受了很大的煎熬和痛苦,不能够想牢里其它的人熟悉了牢里生活的人那么自在。所以,这些道理也不是对于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具体的场景和时间,道理都有其弊端。 -
人们所说的,所思考的,所做的很多事情实际上都源自于恐惧,当然,这还与他们对未来的关注以及当下的时刻的脱离有关。如果当下时刻没有问题,那么也就没有恐惧。
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思维无法预料到未来如何,无法确保小我是否存活,因此便会产生恐惧,它无法确保自己还是否会存在,对于任何事情,都是小我对自身存活性的考虑。 - 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无法让你感受到喜悦,自在和轻松,这并不以为着你需要改变你正在做的事情你需要改变的是你做事情的方式。如何做比做什么通常更重要。
-
不要在一个无常的世界中追求永恒,因为它是一个有形有相,有得有失,有生有死的世界。
没有永恒的东西,要臣服于这个事实。
- 许多人利用酒精,药物,性爱,食物,工作,电视或购物来消除他们的不安。
- 如果你发现你的“此时此刻”变得无法忍受并且使你非常的不开心,这时你有三个选择:从这种状况中离开,改变它,或者完全接受它。 - 过去是否占据了你大部分的注意力?你是否经常正面或者负面的谈论或思考着过去呢?这些过去是你曾经取得的伟大成就,你的冒险经历,你的受害经历,还是别人对你做的可怕事情,你对别人做的可怕事情。
- 压力的产生是由于你在这里却想去哪里,或你在当下,却想去未来。这是一种内在分裂的方式。
-
在应付当下发生的事情时,你需要的答案,力量,正确的行动和资源都会在哪里,不是在现在之前或之后。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对事情就不做准备了,而是把思维用在如何准备资源,而不是去考虑我还缺乏资源。 - 设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本身没有错,错误的是你将它看成是你对生命和本体的感受的替代品。
-
有着巨大能量的思维就像是一条狂奔的河流,把你拖进激流之中。
所以时刻保持意识,不要陷入这条狂奔的河流,一旦陷入,我们将会完全失去对于自身的控制。 -
没有美感的东西,创造这些东西的人没有将他们从自己的思维中解放出来。所以他们从未触及那些真正的创造力和美感产生的源头。
想起乔布斯创立苹果的时候,冥想的那个场景。最美的东西绝不是竭尽思维产生的,而是思维休止,内心静宁时刻,由内而生的。 - 无论你身处何地,沉默是进入当下时刻最容易,最直接的方法。
-
黑暗无法认出光明,只有光明才能认出光明。
只有高情商的人才能够辨识高情商的人,不需要想任何不懂你的人证明什么,黑暗没有见过光明,它也认不出来,有些低情商的人把玩笑,捉弄当做常事,在公开场合玩弄你,而你保持沉默,却被他当做是害羞,不自在。 - 思维会吸收你的注意力,然后将它转化为思维的东西,从而让你无法停止思考。
- 大部分人不知道如何去倾听别人的说话,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注意力都被思维占据。他们赋予自己思维的注意力比赋予别人说话内容的注意力要多的多,而对于真正重要的东西,别人的话语和思维之下的本体,却丝毫没有留意。
-
通过认识到你已经在哪里了,你才能到达那里。当你认识到你没有必要去寻找神的那一刻,你就已经找到神了。
有段时间,心情不好,很低落,很焦虑的时候,就去找各种书,各种治愈系电台去听,想着突然出现这么一个,然后将自己解救出来,慢慢的当自己走出来,意识到没有必要去寻找一些治愈,励志的文章时,自己走过来的那段经历也足够励志了。 - 所有的沉溺上瘾都是源自于你无意识地拒绝去面对和经历痛苦。
-
爱情最伟大的催化剂就是完全接受你伴侣的一切,而不是去批判或以任何方式去改变他和她。
我还是不懂爱情,或许就是从未真正的爱上过一个人。 -
你的开悟不需要去等待这个世界变得明智,或别人变得有意识。不要相互指责对方的无意识行为。
不要指责别人的无意识,就像高情商的人不会指着低情商的人说,哇,你情商好低啊。 -
如果你独自一人的时候感到不安,你就会寻找一种爱情关系来掩盖你的不安
不能同意更多,很多考研,找工作,压力很大的时候,就会选择去找一段恋情来满足自己的这种不安。其实呢?无疑是饮鸩止渴。 - 开悟,不会再有一个需要你去保护,防卫和喂养的自己了。
- 所有的情况都是高度不稳定的,都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或者如佛陀所指出的,无常是万事万物的本质,也是你生活中将会遇到的所有情况的一个特点。它将会改变,消失或不再满足你。
-
即使是最为轻微的烦躁也是有其意义,也需要觉知和观察,否则它们将会积累起来,变成未受观察的反应。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混沌理论,万变起于微乎。有情绪,即使找原因排解。 - 不要在你的内心建造一堵坚固的抗拒之墙,而总是让那些你觉得不该发生的事情来敲打你
- 当有人对你说一些粗鲁或者攻击性的话时,不要产生消极心态或作出无意识的反应,像防卫,攻击或退缩,而是要让它从你身上通过。
- 臣服是一种顺随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又深刻的智慧。
- 内心抗拒就是通过心理批判和消极的情绪,对当下时刻说不,当事情出错的时候,即你的思维要求和期望与现实之间有差距时,内心抗拒就会变得尤其明显,如果你年级足够大,就会知道事情出错是很正常的。
-
接受当下的现实,然后采取行动,尽最大的努力从泥沼中摆脱出来。这种行动叫积极的行动
不要沉浸在自己的思维创造的结果和现实的差距之中,思维想的那个是假的,而这个是真的,为什么相信假的,而不接受真的呢?接受它,看看能不能把它的高度提升下。 - 你会经历怎样的未来,主要决定于你当下时刻意识的质量。所以臣服是引发积极变化的关键所在。
- 然后,看看你的生活情境,试着问自己,我是不是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状况,改善它或者离开它。
- 如果你接受现实,就不会再有消极心态,不会再有痛苦,不会再有不开心的事情。
-
大脑通常会附着于它记得的东西,不记得的事情是很危险的,因为大脑没有办法控制它。熟悉的东西即使是让你痛苦的东西,但至少对你来说是熟悉的。
一些受虐狂,无非就是不敢尝试新的东西。同时也是那些希望对任何事情都能够拥有把控感的人。一旦感觉把控不了了,他们可能就会选择放弃。 - 如果你的感觉源自于过去,你就不会真正的宽恕自己和别人。只有拥有当下的力量,也就是你自己的力量,你才能真正的宽恕。
- 当你不再问问题的时候也就是是臣服的时候
意识到思维不过是一个工具,学会利用它,观察它,不要被它带着走了。同时学会接受现实,不要沉浸在思维构造的假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