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人性》:关于救救孩子的反思,何谓真正的以人为本?

周国平 著

我在学校里最喜欢的地方是图书馆,喜欢在图书丛中乱走,不愿意带着目的去找哪一本书,就凭着随缘的心境,遇到吸引我的,我便会去采撷。所以,我就有幸遇上了这一本《让教育回归人性》。

想看这本书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自己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后很有可能走上当老师的道路;还有一个原因是以前读过周国平老师写女儿的《宝贝,宝贝》,很是感动。一个能理性对待女儿成长的父亲必然对孩子的教育有过深度的思考。

这本书对于我而言是醍醐灌顶式的,新鲜的知己感。希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阅读一下,我便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作以下分享。

我读完这一本书,脑海中就跳出来四个字:救救孩子!

然后立马想到了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呼吁的“救救孩子”。那是一种在“吃人”的社会里批判的封建礼教,虚伪的仁义道德。反观当今,时代不同,可是初心应该是不变的。应该都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健康,心智健全的成长。因为孩子是未来,重要性我想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所以,就来谈一谈在这本书里给我们呈现的教育的七条箴言以及一些我个人的思考。


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教育不等于灌输知识,现在有多少孩子是被“填鸭式”的教育喂养长大的。

"填鸭"意思是指鸭子在饲养的过程中养鸭人用含糖量高的柱状饲料塞进鸭子嘴里使其快速增肥。这样的鸭子谁都知道不是通过健康渠道成长的,都不愿意去吃。那么类比到孩子身上,他们的成长健康吗?

当然,生长的过程中我们的确需要一些引导导向,所以我们提出了“智育,德育,美育”。

那么,有多少时候我们把这些定义为一些狭隘的规范的灌输?

比如智育仅限于知识,美育仅限于技能,而德育仅限于规范。

却不知,真正的更好的定义应该是:

智育是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德育是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这些,并不等同于灌输知识,灌输技艺,灌输规范。

引导错误比不引导更应该使人产生恐慌。难道我们对一个合格孩子的要求只是局限于会写,会默,会倒背如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讲四美三热爱”吗?

显然不是的。我们虽然口口声声说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真的仅仅是把目光局限于“空谈”身上。我们习惯于说要先“爱祖国”,“爱社会”,最后才是“爱自己”。可事实上呢?一个连自身修为都做不好的人,别说为国家建设出力了,说不定在家里还有“主仆相煎,兄弟阋墙,夫妻反目”的事情呢。

我比较喜欢这样的人生观:

1.实现自我价值

2.有能力照顾家人

3.有能力帮助别人

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是很有道理的,而且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前面两点他也是个成功人士了,如果可以有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那更是锦上添花了。

所以,引导者们,任重而道远啊。

二.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那我们先来谈谈孩子的价值。

纪伯伦先生说过: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以给他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

这里,我就很欣赏周国平先生对待他的女儿的方式,把她当成是和自己平等的,一个拥有独立思想的灵魂进行交流,而不是站在一个居高临下的角度。很多时候,孩子能教给我们的,远远比我们能教给他们的更多。我们要以一颗平等的心去发现他们身上的可贵之处,每个人都会得到成长。

孩子们因为缺乏阅历,很多时候,会更诚实坦荡率性,他们受这些可贵的,不受功利性影响的品质支配,做事凭借的是真兴趣。

那么,我们很多时候,不但不是去保护他们这个时期可贵的精神品质,而是想去做一个残忍的剥夺者。

例如幼儿园要去为小学做准备,小学是为小升初做准备,初中为高中做准备。更可悲的是,这种风气越加浓烈,孩子们显得越加世故老成。

我们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应该有他自身的价值

这样教育,就不是为了体现每一阶段的价值,而是每一阶段都在为后一阶段做准备。有无止境?这样其实真的扼杀了很多东西,扼杀了每个阶段自身的价值。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补习班,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心态。

而家长普遍具有一种“恐慌心理”

这种“恐慌心理”驱策着让孩子学习各种补习班,互相攀比。这样做,只会在总体上加剧不良竞争,而被录取的人数不会增加。结果,获利最多的不过是补习机构罢了。

还有,即便你的孩子在这样的竞争中获胜,付出的代价牺牲也是很大的。从长远来看,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心智的健康成长远比一纸文凭重要。如果中国的多数家长能少受些这种“恐慌心理”的支配的话,相信现行教育体制不变革也难了。

我谈谈我个人的主观感受吧:

因为暑假也有以前同学朋友们办补习班的邀请什么的,自己要学车,也没空。我个人其实挺不喜欢补课的,以前自己也曾经被逼无奈迎合这些潮流去上课。现在这种趋势是愈演愈烈。跟他们交流过,他们就是帮孩子们预习复习,小学初中高中的层次不同。

像这种暑期学习,你们倒底是觉得重复那些课堂知识重要还是什么?(我觉得这个学校老师会教,再说了总复习的时候你不会都要重复到你会)。他们的心态是觉得孩子超前了新学期,但这不是目光长远的方法吧。

也许你觉得开学你学过了反应快了,但说实话,我觉得没有意义。所以我认为就算是“补习班”也应该是真正学点脱离书本的,比如思考方法。

小孩子层次不同,怎么教?怎么学是应该好好思考的,而不是放在一个锅里搅的。我那些朋友同学就是把他们放在一起,感觉在学校里是受人数限制,可是暑假开课这样子对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公平吧?我不是说以前也上过这种暑期学习嘛,就是我妈嫌我在家里太烦,就让我去了。

我那时候就逃课跑到亲戚家里玩,结果被知道了回来骂了一顿。因为我并不喜欢这种只有片刻的预习效果的方式。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都这样,但大部分是这样吧。

我也明白,跟他们要是说这个肯定要嘲笑我有什么情怀呗。所以我也就此话题评论一下,以表心迹。

三.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学习是“为己”,而非“为人”的事情。

如果只是适应现实,那么我们要教育做什么!那样子,岂不是在一个固定的框架结构里去一代一代复制粘贴一个固有的母本?何来创新?何来真正的人才?

我们把那些越是“听从使唤”的孩子贴上一个“好学生”的标签,对那些“稍有逆鳞”的孩子不屑一顾。我想趋利避害应该是生物的本能吧,更何况是人呢。

孩子们的心智尚未健全,当然更可能觉得一切表扬的话语是中听的。他们更可能趋向这种处于安全保护限度的“定型”模式。可是,恰恰是这种定型,扼杀了多少求知欲,多少宝贵的独立思考?

学习如果是“为人”,那么往小一点说,可能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期待。很多父母因为对自己的人生有所遗憾或者是期望孩子可以延续自己的人生目标,因而就模糊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个观念。如果往大里说,是为了适应这个社会固有的机制。那么很多掩耳盗铃,掩人耳目的弊端就可以继续大肆横行。还有多少人能够发现并且去指正呢?

这就让我想起了《红楼梦》里的焦大,被称作是贾府的屈原。说假话的飞黄腾达,说真话的马粪伺候。

但更大程度上不是说明,焦大这样的,认清世道危机的人太少,而更多的是蒙在鼓里的人吗?社会的群体站队问题其实是不容忽视的,很多时候,话语权并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学习应该是“为己”的,而这种“为己”才更有可能是有价值的。

在这里,我很欣赏爱因斯坦的学习“为己”精神。他17岁进入苏黎世工业大学,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把许多的废物塞进自己的脑袋。其结果是在考试后的整整一年里,他对任何科学问题的思考都失去了兴趣。后来,他明白了那样的教学方式会使人麻木,使人迷失。

后来,他就始终满足于做一个有中等成绩的学生,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上。“以极大的热忱在家里向理论物理学的大师们学习。”他的成就我们都是看得到的。这还体现了因为“为己”而有“为人”的价值呢。

否则,他的人生应该也就跟那些规规矩矩,本科毕业找工作的一样平淡无奇了吧。

而爱因斯坦也认为那样的模式会扼杀人的“好奇心”。

可是好奇心的地位可以说是“神圣的”,多少伟大的发明创造,无论是文学的,物理的,人类学史上的是始于好奇心?

可是好奇心之所以容易被扼杀掉,最大的敌人就是功利心。人们似乎总是把精神价值看得很廉价,似乎必须落实到物质价值。否则,就不能称作有价值。

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真兴趣,“为己”的学习,是很可悲的。

四.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当然,很多人看到“要浪费时间”这几个字肯定是嗤之以鼻的,但是这个“浪费时间”并不是人们看到这个标题第一时间认为的终日吃喝玩乐消遣度日。

先放上一个叫“约翰·亨利”的人对教育的看法,相信大家能有所领悟。

“对于受过基础教育的聪明学生来说,大学里不妨既无老师也不考试,任他们在图书馆里自由地涉猎。我要和萧伯纳一起叹息:全世界的书架上摆满了精神的美味佳肴,可是学生们却被迫去啃那些毫无营养的乏味教科书。”

这个观点大概是基于孩子们的时间过多的被那些“必要的知识”填满而不能去涉猎那些被很多家长和老师称作“浪费时间”的“闲书”、“杂书”了。

有多少学校的图书馆即便再规模浩大也不过是个摆设?有多少学校的图书馆是为了应对上级检查而做的表面文章?而即便对外开放,又有多少学校给了学生去充分享受读书馆资源的时间呢?

我们做这样一个假设,你能活到一百岁,你每天可以读一本书,那你到离开人世也就只能看三万六千五百本左右的书。看的这些书还要是保质保量的书。更何况,这也是不现实的。可是这书海浩瀚,哪里只有这些呢?

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有限的生命去多阅读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呢?很多东西,远远不是教科书可以企及的。

而且,很多时候,孩子会因为很多东西出现在教科书上,甚至产生对书籍的厌恶之情。那么他们要错过多少东西,不是既可惜又可悲吗?

就我个人而言,我很感激我的母亲,因为她从小就让我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小时候没有电视机,没有电脑,只有书籍相伴。所以可以说,我这二十年来的思想价值观的建立都是这些书教会我的,所以这些高贵的灵魂也是我从前以来以至于从今往后的最忠实的朋友。

而这些,恰恰是最重要的东西,是智力活动的习惯和融入身心的原理。至于那些具体知识,你不用就忘记了。但如果你要用,又是可以随时查到的。

就像我喜欢胡诌几句诗句,但我其实唐诗宋词三百首什么的,几乎也就记得初高中必备篇目中的几句了。但我会为了自己想到的意象意境去查阅一些典故历史资料等,这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添了生活趣味。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我们所谓的“爱惜时间”,“浪费时间”,是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啊。

五.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知识的细节是很容易忘记的,一旦需要他们,又是很容易在书中查到的。所以,把精力放在记住知识的细节上,既吃力又无价值。假定你把课堂上所学的这些东西全忘记了,如果结果是什么也没有剩下,那就意味着你是白受了教育。

那些还剩下的配称之为教育的东西,用怀特海的话说,就是完全渗透入你身心的东西,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个人觉得很大程度上,剩下的应该是自我教育的能力。而这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是一笔终身财富。天才的本质上是自己培育自己。诺贝尔获奖者们正是一些幸运地留住了那个心智觉醒时刻的自己。

自我教育,和整个世界,整个人生恋爱。去读更多的经典,使得自己可以有更丰富的积淀涵养,更高贵的灵魂。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要被任何教材课程拖累,要学会自己安排好自己的精神生活。这样才不会做一个内心贫乏的人。一个内心贫乏的人的世界必然是处处功利,处处有利益的利害关系的。而一个内心富足的人,必然会对世界有很多微妙的感受。

我现在是一名大二学生,可我实在是觉得我更喜欢徜徉在图书馆的世界里,因为那里有许多高贵的灵魂。读书时还总有许多愉悦的感受,当发现有些作者的思想和自己契合时,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他们的更精彩的表述也会引得自己去做进一步的思考。这就是一种自我发现,似乎灵魂中有什么东西被唤醒了。

至于在课堂上,很多时候,往往发现老师讲的拓展延伸的东西比枯燥的课本更有意思。或许我会突然想到我曾经旅游去过的一景,曾经读到的相同的话,曾经思考过的相似的问题。将它们融入生活的思考,看似天马行空,却是能让自己产生更深刻,更形象的理解。

比如看到古人的“名”和“字”是相关的。

1.杜甫,字子美。“甫”同“父”,是古代用在男子名称后的美称,和“子美”的“美”呼应。

2.辛弃疾,字幼安。“弃疾”和“幼安”呼应。

3.苏轼,字子瞻。“轼”是车上用作扶手的横木,“瞻”就是古人经常扶着车上横木远眺什么的。

然后我就想到我的“卿慕”,想起一个“字”。然后根据名字个数,我附庸风雅一下。两个字的就起“子”什么。因为“卿慕”的“慕”是“思慕”的“慕”,我就想起“子思”。然后一不小心想到,“子思”是孔子的孙子。不过,此“子思”非彼“子思”。

一开始还以为是写《三都赋》引起洛阳纸贵的那个人,听说还奇丑无比,后来才查证,是左思,不是子思。

那像我这样的生活学习,我就觉得十分有乐趣了。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啊。

六.大学应该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成长。

大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的最好的东西,应该是自由宽松的环境和品学兼优的教师。最好的状态,不就是在大学里随意走动的大师抽着烟斗晒着太阳,和学生们心平气和的交流学术问题吗?

《南渡北归》这本书上赫赫写着几个大字:“大师远去,再无大师。”因为那些大师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学富五车的财富,更多的是他们人格的震撼力。

我很喜欢那个时代,有胡适,有季羡林,有陈寅恪他们。来看看季羡林胡适的大学日记,十分有意思。

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

二日

今天才更深切地感到考试的无聊。一些放屁胡诌的讲义硬要我们记!

大千走了,颇有落寞之感。

十三日

昨夜一夜大风,今天仍然没停,而且其势更猛。

北平真是个好地方,唯独这每年春天的大风实在令人讨厌。

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

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二日

今天作Faust的Summary.

无论多好的书,even Fausteven Faust.

只要拿来当课本读,立刻令我感觉到讨厌,这因为什么呢?我不明了。

过午看女子篮球赛,不是去看想“打”篮球,我想,只是去看大腿。

因为说到篮球,实在打得不好。

三日

今天整天都在预备Philology,真无聊。我今年过的是什么生活?不是test,

就是reading report,这种生活,我真有点受不了。

四日

今天早晨考Philology,不算好。

过午作Faust的Summary,也不甚有聊。

这几天来,一方面因为功课太多,实在还是因为自己太懒,Helderlin的诗一直没读,这使我难过,为什么自己不能督促自己呢?不能因了环境的不顺利,就放弃了自己愿意读的书(写文章,也算在内)。

五日

今天又犯了老毛病,眼对着书,但是却看不进去,原因我自己明白:因为近几天来又觉到没有功课压脑袋了。我看哪一天能把这毛病改掉了呢?我祈祷上帝。

零零碎碎地看了点H lderlin,读来也不起劲,过午终于又到体育馆去看赛球。

五日

开始作论文,真是“论”无可“论”。

晚上又作了一晚上,作了一半。 听别人说,毕业论文最少要作二十页。

说实话,我真写不了二十页,但又不能不勉为其难,只好硬着头皮干了。

二十五日

……今天开始抄毕业论文,作到“倒”不怎样讨厌,抄比作还厌。……

二十六日

今天抄了一天毕业论文,手痛。……

二十七日

论文终于抄完了。东凑西凑,七抄八抄,这就算是毕业论文。论文虽然当之有愧,毕业却真的毕业了。

晚上访朱光潜闲谈。朱光潜真是十八成好人,非常frank。

这几天净忙着做了些不成器的工作。我想在春假前把该交的东西都做完,旅行回来开始写自己想写的文章。

胡适的胡适留学日记,更搞笑: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跟着这样真诚坦率的大师们一起交流学术,当然可以学到基于纯粹的兴趣和非功利的探索精神,培养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享受智性快乐的能力。这是智力教育的本义,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当然,更不仅仅是培养职业技能。

如果当今社会的很多学校只是拿学术论文的数量来成为大学老师评职称的“硬性指标”,许多学校追求的“高”、“大”、“上”的一流名校地位只是在规模上扩建,在院系上扩展,那就极其悲哀了。

教育应该“去行政化”,应该回归学术性质。行政当局是无能评价学术的。

真正配得上称作一流名校的更应该是有一个带头的真正懂教育的一流校长,号召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一流教师,从而培养出青出于蓝的一流学生的。

可是,很多时候,不仅没有一流,还就根本不入流。

七.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这是罗素为正确的师生关系规定的原则。他指出,一个理想教师的必备品质是爱他的学生,而爱的可靠征兆就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他强调:教师爱学生应该胜于爱国家和教会。更应该胜于爱金钱和名利。

所以,教师应该先提升自我修养,应该最大限度的减轻应试教育的危害,为学生拓展外在的自由。老师应该智慧地工作,少占用学生的时间。这就需要老师在培养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上下更多的功夫。

不应该把教学当成一件不得不做的任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果连老师都是这样的态度,那么还要指望学生什么呢?

为人师表,应该非功利性地栽培孩子。我们不但要鼓励孩子多提问题,而是要鼓励他们针对自己的问题去提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是对是错无所谓。只要是在思考,就能使孩子得到有效的锻炼。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标准答案的问题。

很多标准答案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很多时候,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诗人。尤其是语文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不应该忽视感知的重要性。甚至你让作家去做根据自己文章出的阅读理解,他们还得不了几分呢。

而且,更不应该像有些导师一样利用学生去帮自己做事情,获得自己功利性的利益,而无视于学生自我的发展栽培。


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把专业知识融入到为人处世之道,涵养心性之道,知进知退之道。生活也会更加有意义,生命也会更加有高度,灵魂也会更加富足的。


卿慕,一个希望写出更多有思想文字的作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62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3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2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6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80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9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4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7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6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271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0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生如碗,什么都能承担,担得了山珍海味,也咽得了野菜粗粮;装得了千年美酒,也喝得了平淡凉水。人生应如碗,坦坦荡荡,...
    Nothing雨阅读 253评论 0 0
  • 2006年第一次建立博客,至今也有188280的访问记录了。写写生活,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当初只是有感而发,...
    上善若水南京人阅读 363评论 0 4
  • 你深情过我的岁月。故人夕阳下。 我只能与你说我要说给自己的话。 ...
    苏音阅读 24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