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故事,但是今天我想从国学方面,大家重新认识一代霸主:项羽
重为轻根①,静为躁君②。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③。
虽有荣观④,燕处超然⑤。
奈何万乘⑥之主,而以身轻天下⑦?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老子《道德经》第26章
①重为轻根:沉稳的是轻率的根本。根,根本、基础。
②静为躁君:宁静的主宰浮躁的。君,主宰。
③辎(zī)重:沉重的车辆。
④荣观:众目睽睽下的生活。
⑤燕处超然:无论什么状况都超脱安然。
⑥乘:兵车。
⑦以身轻天下:用轻率浮躁的方式来治理天下。
重是轻的根基,静是动的主宰。
所以圣人整天行走而不离开装载日常用品等物资的车辆。
即使有奢华的生活,他也泰然处之。
可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要以轻浮狂躁的举动来治国呢?
轻浮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失去主导。
乌江自刎
从开始读书时,便常听到项羽的故事。民间传说中,他是一个大英雄,被人们称为“西楚霸王”。
项羽幼年时,见到秦始皇巡游的队伍气势宏伟,曾脱口而出“吾可取而代之”的话,初现雄心大志。
后来,面对秦王的暴政,百姓民不聊生,项羽果然揭竿而起,“举鼎”立志,意欲推翻秦朝统治,备受江东子民的推崇与爱戴。
有关项羽的故事,除了“霸王举鼎”,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当数“霸王别姬”了。无论是戏曲,还是影视作品,都堪称经典,为我国历史以及文学领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说到“霸王别姬”,就一定要提一下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
项羽和刘邦联手推翻秦朝统治后,刘邦称帝,建国号为“汉”,后被追封为“汉高祖”。项羽另立阵营,建国号为“楚”,自称“西楚霸王”。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两人一起打下的江山,刘邦称帝,项羽自然不服。于是,楚汉战争爆发了。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困垓下。此时,四面楚歌,汉军已将楚军围困,项羽走投无路,在营帐中借着酒力慷慨高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放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刚唱完,便当着项羽的面含泪自刎了。
项羽悲痛之余,决定拼死一战,率领八百名骑兵趁夜突围。经过一番激烈战斗,项羽的随从只剩下二十几人。
逃至吴江边上,随从纷纷劝项王渡江求生,来日卷土重来,也不失英雄气概。
但项羽迟疑了,他的骄傲,他的自负,让他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在江边自刎。至此,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刘邦统一了天下。
刘邦知人善用,身边从来不缺谋士和有才之人,都心甘情愿为他效力,这就是“不离辎重”。
项羽一生狂傲、刚愎自用,不但失了“辎重”,而且因为躁动“失君”,这就是他最后败给刘邦的主要原因。
霸王命何润东
《霸王命》
命定此生将属于战场
冷眼看烟硝弥漫荒凉
铁骑革履一破甲飘荡
霸业永远都在远方
琴笙共鸣鸿门舞剑宴刘邦
韩信使计明暗渡陈仓
多少名将驰聘沙场只为得天下
楚汉之战 霸一方
战甲里藏无数伤
而谁知那垓下歌竟是绝唱
夜无光刀剑盲
鲜血染红黄沙场
家乡父老在乌江 彼岸
一生狂傲乃西楚霸王
轻与重,躁与静,对立又统一。
项羽看重颜面而选择轻生,实为本末倒置,是“失重就轻”,离了“辎重”。
听见“四面楚歌”,便心生急躁,借酒吟悲歌,致使虞姬断了念想,含泪自刎,是非“燕处超然”的作为。
老子提倡“戒骄戒躁”,在今天看来仍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找东西怎么都找不着,焦急万分,最后却依然徒劳。但当你静下来,或者过些时候,它就自己冒出来了。
这就是有关“躁与静”的例子,沉稳安静能让人清醒,并认真思考,而焦躁急性却往往一无所获。
西楚霸王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人歌颂,有人惋惜。假如,乌江边上,项羽抛却所谓“面子”的东西,渡江而去,故事是否会改写?
霸王自刎,到底值还是不值?后世自有评断。人已去,故事犹在,留在今天的,是以史为鉴,为了现在“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