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叫做《你是如何诱导别人忽视你的》,我看完文章过后非常恼火。
我自己恼火的点有很多,最根本的是我不太认同作者写的方式。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以自己作为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回顾自己和来访者“爱丽”(化名)咨询中之间发生过的一些事情,并且认真的分析了自己对这位“爱丽”(化名)感受,他们的具体的行为是什么,进一步分析他们行为背后的含义,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在文章的结尾,咨询师解释道这个个案是案主同意咨询师写自己。
咨询师把自己的来访者所有行为背后都归结到一点感受“忽略”。
咨询师文末一句话“时至今日,我们还剩最后一次咨询没有进行,我真不知道她会用这样的方式让我记住她多久。”
质 疑
第一点:来访者真的是同意吗?
虽然来访者同意咨询师愿意把自己的案例拿出来写,但是来访者到底同意什么?这位咨询师有没有把写好后文章拿给来访者看,来访者同意这个部分内容。还是来访者只是表示态度上同意了,可是咨询师写出来的内容来访者并不之情。这两者有很大不同,前者来访者是在知情的情况下同意,后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意,这二者有本质区别。
第二点:咨询关系
这是一个还未有真正意义上的结束的咨询关系。来访者最后一次不打算咨询。这里面有很多意义,这位名来访者对咨询有强烈的阻抗。从文章中前半段咨询师的记录来说,在咨询师面对这份强烈的阻抗时候,我会感受到咨询师内心很多感触。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不知道咨询师把这段个案记录下来并且公布与众,他的潜意识里是想对来访者表达什么?而且在我眼里看来这些本来因该跟督导去谈,跟来访者去谈或者跟咨询师的体验谈的内容,反思个案地方,更好的帮助来访者。咨询师却将此公布与众,从咨询师这个职业的角度看合适吗?
第三点: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分析是为了什么?
来访者在咨询师面前本来就是“脆弱”,这个“脆弱”暴露自己很多隐私,展示自己最真实的一个的状态。而这位作者笔下以咨询师的身份来这样公然的分析来访者,无异于把“脆弱”的来访者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用自己的技术“分析”刺向对方。倘若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分析不是以关爱、关怀、仁爱之心进行,那么“分析”多少都是假汝之名。
第四点:文章中来访者“忽略”是真实的吗?
从这篇文章的内容来看,我们会发现咨询师从来访者那里体会到得所有内容都是和忽视有关。我们看不到这个咨询整个经过,但这里面我会有一个疑惑,这位咨询师是因为体会到忽略来看待来访者,还是来访者的行为让咨询师得出这个结论。这个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前者就说明咨询师有一个预设,然后看到来访者所有的行为都是在论证这个预设。如果是后面的情形,咨询师可以进行反馈,根据来访者的行为再做调整。咨询师现有预设再有推论其结果是咨询师不能灵活的看到来访者行为变化,体会来访者其他的情绪反应。来访者一切行为都是为了验证咨询师眼里的状态。换句话来说,咨询师不能真正地看到来访者,咨询会走偏。
如何解决预设的问题。
第一,看来访者的反应。咨询师的反馈来访者是否认同,是否有这样的感受。
第二,找督导或者同辈督导的意见。这些的人可以在看待案例的角度给与咨询师不同意见,这样有助于扩展咨询师对个案理解的思路。
从这篇文章来看,不知道是不是作者编写的原因。你会发现这基本上是一个咨询师自个在琢磨来访者,来访者对他的反馈是什么态度呢?不知可否,是认同咨询师说的呢?还是反对呢?咨询师的干预对来访者起到了什么效果?
例如:咨询师对爱丽说的那句“不可以”。来访者(爱丽)是怎么想的?她有什么行为反应,语言表达,文章没有写道。文章后面更多的是一个咨询师自己内部的想法和愿望。此刻,咨询师真正看到来访者吗?如果看不到,咨询师你对来访者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在哪里?从这个角度看,则是一名咨询师面对自己被来访者忽略的感受,他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防御掉这个感受,因为咨询师自己不能接纳这个感受。
第五点:忽视,真的是忽视吗?
文章的题目是《你是如何诱导别人忽视你的》,其实我更觉得这个题目要改一下变成《你是如何诱导别人这么重视你的》。咨询师与她交往的每一件事情都记得这么清,还为此在一个月里改稿3次,发到公众号里,大约看到的人数在1100多关注。这是忽视吗?不是,咨询师的行为和意识有不对等的地方,这是需要咨询师觉察的。换句话咨询师承接了来访者的很多东西,并且按照来访者的潜意识见诸行动了。
反 思
咨询师与写作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咨询师加入到写作行业,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作为一名咨询师你有机会了解很多人的人生故事,学习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你也会掌握很多分析方法把人、事、物看的通透。很多咨询师也会以写作获得很多名和利。有些来访者还会被这些咨询师写出来的东西慕名来寻求咨询。可以是作为一份咨询师的职业道德,伦理,每每看到有咨询师这样或那样写他的来访者,我的内心很难过。
我会有一份内疚,这意味着来访者要冒着被其他人评议的风险和非议。我不知道这位来访者看到咨询师用自己作为反面案例来分析,这位来访者内心是什么感受?是更加的伤心,难受?还是能从这篇文章里觉察成长,我不清楚。但愿这一切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有一次我和一位同行写作的朋友分享了,我看这篇文章的感受。同行说不要对咨询师理想化等等。其实这一点我不认同,因为咨询师在写作时有时会有意无意塑造自己,这种塑造也是一个把自己理想化过程。因此我依然希望更多的人多去了解读一些心理学基础读物,对咨询感兴趣的,看一些咨询理论书籍。实在不济,看一些咨询课程,我推荐《玩录像》,我从这里面学到不少咨询知识,了解很多咨询内容。切记:保持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多学习知识,保持自己的质疑能力。
咨询师的初心是什么?
咨询师面对来访者的时候,一切方式以帮助来访者的心理成长为中心,永远对来访者保持一颗仁爱,关怀之心。这是我内心认为咨询师首要职责。
为何写这篇文章?
曾几何时,我看过亚隆写的很多书籍,书籍中很多案例,我很钦慕他。我也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像亚隆那样可以写出那样的著作,写出那样精彩的案例小说。可是今天,我看到了这位作者笔下的来访者,我也一直在质疑他作为咨询师对待来访者(爱丽)的工作方式。同时我要告诫自己在往后咨询和写作中,务必以来访者权益优先,充分尊重来访者的意志。咨询工作要严谨、多请教前辈。
结 尾:
这个来访者信息在文章中只呈现了某一个部分,这个部分在作者的安排下又和“忽视”有关。
文章用咨询师和来访者身份来描写,让来访者呈现一个反面的案例。
最后试图用自己方式让对方改变。
我从一位咨询师角度看这位咨询师对待来访者咨询工作,真的是一声叹息。。。。。
我是豆你玩,一个走在心理学路上的逗比。
我的微信号:wufan08090809
我的公众号:豆你玩心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