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做老师的在报怨课堂上是一滩死水、学生启而不发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是谁封住了孩子们思维的闸门?当我们在报怨教育体制扼杀了孩子们的个性时,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也在充当扼杀孩子们个性的帮凶。曾经听过很多的课,每次为不少孩子的精彩回答而暗自高兴,甚至怦然心动时,也为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或指导而失落,继而为我们的这些有个性的孩子感到悲哀。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只关注自己的设计和教学流程,关注学生的回答能否一语中的,但是却忽略了课堂上的生成,这种忽略往往泯灭的是孩子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考力。
一、关注生成,关注学生的爱心培养。
片段一:《我多想去看看》
师:老师读的与书上的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少读了一个遥远。
师:你知道“遥远”是什么意思?
生:是很远的意思。
师:你能用遥远说一句话吗?
生:遥远的广州有我的爸爸妈妈。
生:遥远的三国有曹操。
……
师:第一个句子还可以,第二个句子好像不太准确。
听到学生的回答时,我感动并为之欣喜。贵州毕节的五名留守儿童悲惨的死去的画面就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从第一个孩子稚嫩的童音中,我们能明显地听出她对爸爸妈妈的思念。当时我的鼻子就一酸,有一种想抱住那个小女孩的冲动。孩子内心深处浓浓的思亲情却被老师一句“还可以”给冲淡了。孩子们爱心的培养、感情的积淀是需要我们做老师的努力去激发、去培养、去升华的,我们应该给孩子们心中的爱注入欣赏的活力,让孩子们的心中永远涌动着爱的活水,而不是封闭和压抑。
“遥远的三国有曹操。”这样的回答对于一个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我感到用“精彩绝伦”来形容似乎并不过分。从中我们听到的是一个孩子的宽广的阅读面和对读书的兴趣,听到是一个孩子对“遥远”一词的“时空远”的两层含义的一种感觉,这就是语感。这时候,他得到的应该是老师充满惊叹的赞扬,可是他得到却是一句“不太合适”。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想不明白,久而久之,他也会和其他孩子的想法趋于一致了。其思维发展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关注生成,关注孩子的想象力培养。
片段二:儿童诗写作《窗外》
师:你能按照这样的形式,发挥自己的想象了,补写小诗吗?
生:月光从窗外走进来,
告诉我们窗外的
生:风儿从窗外走进来,
告诉我们窗外的
生:老师从窗外走进来,
告诉我晚上要做个好梦!
师:老师从窗户里走进来,老师成小偷了。(全班大笑)
听了老师的话,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那个孩子闹了个大红脸低下了头。虽然我不知道那个孩子为什么这样想,我相信老师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想。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明白孩子的想法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进一步的追问。下课后,我找到那个孩子,问他的想法。他说:“我本来想说老师的身影从窗户里走进来,可是一慌……”我明白了:在孩子的思维中,老师就像一个张丽翅膀的天使,这时,老师就是爱的化身,从窗户费劲他的心中。仅仅少了一个追问,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呢?因此我们老师要注意到,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超出自己预设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作为老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教学时机,很好的利用生成让动态的课堂更精彩。
三、关注生成,关注孩子的思维力培养。
片段三:《小小的船》
师:谁能在黑板上画一个你心目中的小船?
生:
师:他画的怎么样了?
生:他画的太瘦了。
生:他画的像一个香蕉。(笑)
师:哦,你画的是太瘦了。
本课又一个训练点就是认识“弯弯的、蓝蓝的、闪闪的”等词语,而且如果从“弯弯的”的意思上来说,香蕉是弯弯的,多好的生成呀!再者,月初的月亮确实“很瘦”。学生的这幅画既展现了月亮的特点,又能带动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可谓一石二鸟的答案。然而在同学们的笑声中和老师轻描淡写的评价中,这种良好的教学机遇就被错过了,被错过的还有对孩子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时机。难道月亮、香蕉和小船三者之间不是有联系的吗?小船难道没有这种“瘦瘦”的形状的吗?可见在这里是老师用自己的惯性思维代替了孩子的创新思维,就这样抹杀了孩子创新思维的火花。所以要求我们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要用心倾听,善于捕捉学生回答中的亮点,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入发展。
四、关注生成,关注孩子的发展力培养。
片段四:《我多想去看看》
师:谁能评价一下老师读的怎么样?
生:99分
师:你能比老师读的好,得100分吗?
生:(全班小手高高举起,响起自信的声音)能!
生:指名读
师:老师觉得你读的没有老师好,老师给你97分!
生:指名读
师:嗯,你读得比他好,可以得99分!
且不说孩子读的是否真好,单就一句“没老师读的好”就有失偏颇:一年级的学生怎么可能跟老师比呢?再者,即便是看在孩子群情激昂、那么自信的份上,我们老师又何必吝啬我们手中的那点分数呢?给孩子100分,或者更多,或者100再加个大苹果,再外加一个大拇指,又有什么呢?在我们的吝啬中,我们保存了那微不足道的分数,却失去了给孩子们平添自信的机会。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世界,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语文学习,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独特的学习体验。我们一直在说,一切为了学生,一直在强调让孩子站在课堂的中央,但是仔细审视我们的课堂,又有几个老师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关注孩子呢?因为这需要我们老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更要有爱孩子的心。这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彰显老师的教育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