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任潮州刺史期间,复办州学,赵德被聘主持州学,对古代潮州文教的恢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赵德自小饱读《四书》《五经》,受过儒家正统教育,是一个有学识,有修养,有才干的俊彦。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被贬到潮州当刺史。
作为一代文豪的韩愈,深感南蛮之地的潮州文化较为落后,倍觉开启潮州文明的重任,但没有当地人特别是文人的辅助,是难以成功的,因而需要培养能为潮州播下文明种子的文化名人。
赵德作为一个饱学儒家经典之士,深受韩愈的器重。韩愈请赵德为海阳县尉掌管军事之外,还请他主持州学,以督学风。
在唐朝中期,潮州地区的儒学在韩愈的影响下,开始与中原的文化学术同步前进。后代的潮州人,也有感于赵德兴学立教的恩德,从宋代到清代,从官学到私学,大都将赵德神位配祀在韩庙,甚至为他单独立祠。赵德因而也被后世列为唐宋潮州八贤之首。韩愈离任后,赵德把自己所能读到的韩愈诗文编撰成书,共计75篇,整理编成《昌黎文录》。这是第一本传世的韩愈文集。赵德还为其撰写了《昌黎文集序》。在序言中称赞韩愈是“圣人之徒”,并推崇备至地说,“其文高出,与古之遗文不相上下”,也就是说韩愈的文章可与古代圣贤相媲美。后来潮人将赵德附祀于韩文公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