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间,一位公司的客户约了我,因为是想了解下公司的产品以及运营情况,见面地点就直接选择了我的办公室。坐下后,就一边喝茶一边详细介绍了公司的概况,我是很热衷泡功夫茶的,正好碰到了爱茶的客户,话题就聊开了,天南地北闲云野鹤。客户80年的,而我挨着90,正好是80年代的一个前一个尾。印象非常深的那段对话是关于深圳的,他那时候在深圳上班,03年的时候深圳房价不高,他说那时候只想着上班赚钱然后回家,从来没有想过要在一个离家这么远的城市定居,看着身边偶尔有朋友买房都会觉得不可思议,结束的时候他很搞笑的说了句,如果当初买一套房子,现在也是个千万富翁了。
我后来想了很久,这也许就是80年代初普遍的思想,那时候奔赴北上广只是为了赚钱,然后寄回家然后再回家结婚生子过安定生活。而作为80年代末的我们,现状又是什么呢?其实我相信每个人身边的朋友同学都有发言权,大学毕业之后,大多数同学依旧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大都市,因为薪水高,机遇多,平台宽。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作为留在了二线城市的我,有时候看着同学群里大家的聊天,都会有种黯然神伤感,因为在工资的比较上,是非常尴尬的。
80后到90后,中间整整十年,北上广依旧是无数大学毕业生的不二选择,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唯一变化的是十年前,呆几年后赚了点钱会抽身离开,然而如今,还能那么洒脱的离开吗?
答案是不能。
就在昨天,我还给北京的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发过去一篇文章,名字是叫“”既然选择了北京,死也要死在北京“”,他回给我信息是一个段子:其实北京也没那么大压力,总结出来的北京生活三点就是:别想买北京牌的车,别想买五环内的房子,别想小孩上幼儿园。我相信这个段子应该在北京流传的很深的,笑话中夹杂着多少无奈?也只有深处其中的人才会懂了。
可是明明有这么多无奈,为什么还要选择继续?年初的时候,有同学要我帮忙看看工作,如果有一万的工资,他都要回长沙来。但是我确定的是,即使有这个工作他也肯定不会回来的。毕业五年,这也是人生一个很尴尬很重要的分叉口,如果选择回家乡,就要彻底放弃这几年堆积起来的人脉,就要面对工资打五折的现况,就要一切从头再来;所以只能死扛,留守一座城市最重要的是要归属感,房子是归属感的来源,面对高昂的房价,除了拼命努力就只有努力拼命了,即使远在家乡的父母两鬓斑白望眼欲穿,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的敬孝道了。
这样比较起来,会不会很羡慕那个即使没有成为千万富翁的人呢?我不得而知,只是,曾经在群里聊天的自卑感尴尬感正在逐渐消失, 我买了离公司很近的房子,每天一日三餐都可以吃到妈妈亲手做的饭菜,周末可以一起去露营一起去看场电影;这是我对生活幸福的定义,什么样的选择造就什么样的人生,对,你也可以说这是宿命,但是这是我亲手选择的,然而有的人已经没得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