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活着》有感

上个星期把《活着》又看了一遍,不出意外又一次泪流满面。上一次看这本小说还是两年前,当时觉得小说故事太悲凉,让人在一次次的期望中失望心碎,随着故事人物的一个个离去,内心压抑久久不能舒缓,以至于中断了几次才勉强读完。第二次看依旧是心内不平戚戚焉,不过这次的感触更多的是生活的温度,是共鸣、是平和。

家珍,一个旧时代的妇女,善良到了骨子里,用自己的坚持等到了爱人的回头,有过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有过温暖幸福的时刻,在生活病痛的折磨下,依然坚持心中的那份美好,临终的“来生还做夫妻”也算对善良有了些许回报。

有庆,是整部小说中最让人意难平的人物了吧,小小的年纪懂事的让人心疼,可爱善良的让人心有不忍,每次看到有庆都能回想到自己小时候,虽然我没有出生在那么贫苦的年代,但也是社会发展刚起步的时代,一切都是那么艰难,小时候为了家庭增产,我们家也养羊,每只羊都取了名字,每天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羊、割草喂羊。冬天的时候,父母说了很多好话我们还是哭着不愿意卖羊,当然哭也不能改变羊被卖的结果,然后我就祈祷买羊的不杀它,祈祷羊能自己跑回来,就像卖狗的时候期望狗能逃走一样,直到在庄子后面的沟里看到一大滩血才撕心裂肺的断绝最后的那点希望。

我没给县长夫人献过血,只记得第一次学校组织献血的时候也是兴冲冲去的,生怕自己身体不合格不能献血,得知能献的时候开心的不得了,护士鼓励我说,这么年轻多献点没事,于是我就献了400CC,献完后头晕了一个多月。还好没有在护士的鼓舞下在骨髓血小板捐献通知书上签字。

凤霞,原本一个可爱健康的小女孩因为生病无钱医治,成为了一个聋哑姑娘,生活的苦难差点让凤霞成为一个为人养老送终的工具,好在生活的温度还是像凤霞倾斜,后面日子总算安稳有盼头了,可惜在新生命的降临后还是撒手而去。我不知道作者写作的源头,想来肯定来自于真实生活。在我5岁的时候一场急病差点要了我的命,要不是医治及时就算能保命也是一个不如凤霞的傻子了,因为同村的一个小女孩,在和我一样大的年纪生了一样的病,因为耽误医治落下了听力语言和智力残疾,后面两次婚姻都非常的不幸,被家暴被退婚,现在只能在家靠重病的老母亲和妹妹抚养。生活的艰辛看似简单实际上远比想象的困难许多,这也只有经历过才会有体会。

苦难都是生活的外在表象,真正在生活感受点点滴滴才是有温度的真实生活。富贵的战友春生,在生存的最后一线希望中嘱托富贵不要走,只要找到吃的就带回来,这是友情的温度;龙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说是替富贵去死的,是一种救赎自我解脱的温度;家珍劝慰春生,是对生命尊重的温度;富贵花了大价钱买的老牛,在外人眼里是笑话,实际上这才是能唤起人内心清澈善良、尊重生命、平和温暖的真实温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