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金字塔,实践和输出是最好的学习,今天,我将老师的讲解的如何写晨读文章中的一个知识点,将个人的理解和应用做一下输出。
晨读文章就是拆解文章,文章由几个小点构成,每个小点内容都由概念+解释+举例,即什么、是什么,怎么回事,即观点+分析+论证。文章是否能读者的兴趣,在于关联,即你写的是他感兴趣的,能够产生共鸣,他出现的问题,读你的文章能够帮助解决的。
如何把将拆解的书,与社会现象关联起来呢,引起读者共呜呢,今天我就是想谈谈如何做好关联,
老师的例子中有:如《亲爱的,你不是脾气太坏,你只是太累了》,文章是这样搭建的,第一部分是应激原理,通过一些现象,一些例子来论述引出应激原理,受到外来事物的刺激,大脑创新脑路图。
关联部分(一)1:在人身上看见的失眠、肥胖、抑郁和长期胃痛等,这些是应激的产物。
2:应激表现,”我哪里有错“,”你批评不对“在任何问题上的“不容置疑”,成了各种 可感知和不可感知的慢性病根源。
这些例子论述并引出应激原理,也是这些例子与读者产生了关联,失眠、肥胖等人群有不少,这就引起共呜,我的失眠原来和应激有关,接着就想看应激的原因是什么,什么引起应激。
关联部分(二):1.找到这些病的治疗方法往往只是治标不治本。只有通过了解这些病的成因,并从习惯上下手,打破原有的应激源,用新“应激”打破旧应激,形成新的脑路图,机体才能正常运行。
这提出解决的办法,能让自已变得健康,这是每个人都希望的,这会让读者接着看下去。
以上这部分是拆解书本的第一部分,即应激原理。
个人运用,我本人拆解过一篇极简生活的文章,写完后,老师的点评是第一部分篇幅过长,不精炼,我先写什么是极简生活,这个大家已经不陌生了,我没有做过多的解释,极简生活的书很多,它有哪些亮点,让读者眼前一亮,我感觉它其中有个观点是培养孩子养成收拾整理的习惯,而这本书的作者,她的两个孩子 ,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也就是青少年,而孩子的生活在父母的培养下,也井井有条,这个方法很好,于是在说了什么是极简生活后,我就点出,现在物品太多,经常是找东找西,家中乱成一团,家庭主妇疲惫不堪,孩子老公却抱怨不止,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就学学如何过极简生活,使一家人轻松愉悦,而且孩子也能够养成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引出这位日本女作家的作品来。然后进行拆解,写出过极简生活的办法来。
但这篇文章写完后,并没有被通过,这也许就需要不断的匠人精神,不断的修改,使文章更有新意,加深与作者的关联性,产生读下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