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的书是《让孩子心悦诚服》。作者杨杰是权威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领路人,她深入且全面的了解孩子的心灵、想法和感受。她对教育尺度的拿捏,简直到了让人惊叹的地步。
这次要分享内容的是作者在前面提出的父母在教育中面对的两大挑战。
①
「 了解自己并完善自己」
有些家长在自己是孩子时,就曾经缺失过父母的爱,在心理上遭受过“遗弃”,在痛苦和压抑中艰难的长大。这样的人,心是无法富足的。
只有内心富足的人,才会爱自己,并以爱自己的方式爱别人。
自己在童年时就未能得到满足,等自己做了父母,想要把自己未曾体会过的爱和温暖带给孩子,会遇到很多现实的困难。
人要了解自己已经实属不易,要在现实中超越自己,更是步步艰难。
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已经无法改变,但他在成年后可以自我满足和自我成长。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说过:
从成年期开始,人除了完成自己本身的成长任务,其实还肩负着一个巨大的使命:去补全童年缺失的品质,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
其实,我们都带着童年的影子生活,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积累各种暗伤。我们值得为自己停下来,给自己疗伤,让自己痊愈。
只有学会了自我满足,自我哺育,才算是真正走向成熟。只有父母成熟,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孩子的快乐成长。
从这个角度来讲,育儿就是育己。自己成长了,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就会自然而然的实现。
②
「不断增加的社会压力」
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父母都殷切的想为孩子争取更多的优势。看到别人优秀,害怕自己的孩子被超越,父母会焦虑难安。
父母对未来的过分担心和焦虑,会给孩子增加沉重的心理负担。长期在父母的比较、失望、消极的责备下成长,孩子可能会因承受不了压力把自己变成“问题儿童”。
在压力不断变大、人人争先恐后的今天,父母想要放下自己的雄心,时刻保持镇定,并不容易。即使自己泰然,也难保他人不会对自己的孩子有负面评价。
但是,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天然就需要一个安定的心理环境。
如果孩子有健康的成长空间,一定是父母替孩子承受了一些其他教育者的负面评价,把焦虑截留在自己心中,为孩子撑起了一片明亮的天空。
周国平有过这样的评价:
一个孩子如果他现在的状态对头,就没有必要为他的将来瞎操心;如果不对头,操心也没用。而且,往往正是由于对他的将来操心太多、太细、太具体,他现在的状态就不对头了。
孩子的成长有他们自己的生长规律,我们放手不等于撒手不管。实际上,我们正是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教育无声胜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