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杭州,便想起了诗人那些写满风花雪月的诗句:
苏东坡说她:晴方好,雨亦奇,各有各的样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林逋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孤山香梅都成他的梅妻;
而白居易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杭城啊,是丢也丢不开的留恋了......
字字深情,句句难忘,也不知有多少人是因为这样的诗句,对杭州慕而往之。
来自北方的李小镭也迷恋这样的杭城,一次游玩之后,更把另一半的衷情也都留在了这座城,从此定居杭州。
在杭州生活,李小镭但凡有一点儿闲暇,就带着相机到处逛,逛了五年,便也拍遍了杭州的一年四季。有时,看她的照片,不知是景境酝酿着心境,还是心境酝酿着景境,每一帧都入味三分。
难怪她写下了一句:“杭州这方诗意山水呦,怕是一人终老也不甚孤独”。
/
春
/
杭州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春天之前,蛰伏在凛冬的梅花便兀拉拉地开了,不管是灵峰探梅,还是孤山香梅,寒风吹得越冽,梅就开得愈加热闹。
但要说杭州的春天什么时候来,便是冷极了的时候,冬尽了春就来了,梅花开尽了,百花也就开了。
如果要推荐什么时候来杭州,李小镭说,百花开得最繁最频的四五月最合适。
因为这时候,每个星期出门都能看到不一样的花红柳绿。
清闲的时候,漫无目的地闲逛,一路春风拂面,一路走到柳浪闻莺,绿得可爱的柳条,连再懒的心都会荡漾。
茶园是杭州的特色,木兰山、茅家埠和灵隐的茶园,采茶季的时候,别有一番意境,可惜很多人都错过了。还有茶叶博物馆的樱花,微风一吹,便下起了樱花雪。
而每年佛诞节(农历四月八日),灵隐寺“托钵行脚”的活动便会看到著衣持钵,头戴斗笠的僧侣,从法喜寺沿着天竺路走到灵隐寺,光是静静地看着这长长的队伍在林中穿行,都不免要染上一份静气。
难怪李小镭说,被杭州的景致浸润着,“纵然是有再多烦扰,都要抛到脑后的”。
/
夏
/
自有清凉意,自是别样红
杭州的夏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还真说不清楚,只知道绣球花开的时候,六月就来了。
杭州的绣球花虽不是大片大片地长着,但那些长在楼阁之上、西湖之畔、寺庙之间的一团团花球,却别样可爱。
不过要数哪里的绣球花最特别,李小镭说,她喜欢法喜寺的绣球花,“那里的绣球花是不常见的深紫色,长在清修之地,美得不惹凡尘”。
夏季的曲院风荷也断然是不能错过的,风动莲香,是溽热的夏日最清凉的诗意,但李小镭却常挑傍晚时分来。
她说,每年夏荷盛放的时候,都错过了,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但可以到植物园看暮夏的黄昏,夕阳落入树丛,影影绰绰,光是看着都觉得十分美好。
而黄昏的西湖,一开始彩霞染遍了整座西湖,绚丽无比;再晚些时候,西湖就变了一个样,彩霞变淡,湖面上倒映着的是天空的颜色。
这便是杭州的夏,纵然是错过满池的夏荷,黄昏时候的山水同样十分迷人,难怪早有诗人说,杭州夏日“别样红”。
/
秋
/
步步秋叶,步步景
一场秋雨,彼岸花开了,秋天就来了。杭州植物园里,是开得漫山遍野的彼岸花,美到令人心醉。
而灵隐寺则是金桂飘香,浓浓烈烈地开着,就连离别杭州多年的白居易都忘不了要到“山寺月中寻桂子”,这么看来杭州的秋季天也是桂花天。
不过杭州的秋,李小镭镜头下的秋,还隐匿在需要耐心发现的景致里:
虎跑路两边的水杉,一到了深秋就变成了“落日黄”,李小镭坐在公交车里,看着两旁秋叶像电影胶片一样掠过,阳光一道一道洒在脸上,便忍不住摁下了快门。
而公认的杭州秋天最美的路是北山路,梧桐叶子风一吹便沙沙地飘落,但其实灵隐路的枫叶,也火红得毫不逊色。
但,别看路边的秋叶争相斗艳,就以为杭州的秋就只有“热闹”。
西湖边上的秋色,却是一份恬静之美,尤其是初秋的湖面,沉静得就算是涟漪都内敛得静静散开。难怪,李小镭说她下了班宁愿绕远路,也要看一眼秋日的西湖。
不得不说,这杭州的秋,秋风处木叶飞,一步便是一景。
/
冬
/
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而大雪之后的杭州就变了一个样,银装素裹,更不像城市了,倒像置身在山野之中。
那些茶园、山寺、溪涧都变成纯白一片,即使是平日里平平无奇的景象,挂了雪也都惊艳了起来。
大雪之后,若不踏雪寻梅,便可惜了这场雪,而李小镭镜头下的腊梅通常只是几枝,但颇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体味。
当然,冬天杭州最盛的景致,还是“湖心亭看雪”。泛舟湖上,舟行湖心,晃晃荡荡在上下一白的西湖,眼前尽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然而李小镭说,杭州冬天有雪,但多半是小雪,要遇上这样的景致,只有大雪过后才能体会得到。看来,杭州的冬日注定是要多上了几分“可遇而不可求”的意境。
冬尽春来,周而往复,李小镭的照片絮絮叨叨的是她这几年的生活,也是杭州春夏秋冬隐匿在各处的景致。
她说,杭州的美是“人地两相宜的美”,山水是城市,城市是山水。每周出门逛逛也会不自觉地染上这座城市的气质。而记录,除了记下杭州的一年四季,记下那些“可遇不可求”的风和月,还有对生活的回忆。
置身都市,人不自觉地对春夏秋冬的感知变得迟缓,对一座城市的记忆更多的也还是忙碌的身影,或者匆忙的脚步。
但其实,哪怕只记住了一次踏春的心情,或者一次赏荷的经历,一次呆呆看着落叶飘飞,一次在寒风中寻梅的回忆,那个记住了的日子就不再是日历上平凡的数字,它会变成岁月里厚重的注脚。
感谢:李小镭小姐接受物道专访。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由公众号:「李小镭的城市画报」授权提供,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