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培训结束后回到酒店九点半,离最近的电影院1.3公里,我心里想:如果不下雨就去看。出门时下了一天的雨竟然停了,于是在合肥我看了今年的第三场电影《敦刻尔克》晚上聚餐喝了点酒,晕乎乎的,依稀记得自己过程中还小睡了一会儿,不过觉得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这是一部另类的战争片,没有大场面、英雄、激烈对战,甚至没有什么情节,而只有一个个的场景:撤退回家路上一个一个的场景。看的人不同,对电影的理解也不同,我说说醉眼看片的几个感触吧。
1、冷静的概率:影片一开始几个英军士兵在街上警惕前行,枪声响起,有人倒下,密集的枪声响个不停,这队英军士兵逐个倒下,最后只有一个不戴帽子的士兵翻过矮墙幸免于难,戴帽子的全部罹难。我数了数,一共八个人只活了一个。干净利落,枪声和倒下,幸存者的狂奔与死里逃生。敦刻尔克有四十多万英法联军,丘吉尔原本计划能撤回三、四万人,影片一开始就用这个场景告诉我战争的残酷与命运的无法抗拒,这也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冷静地叙事,或生或死,都仿佛在做一道数学题。
2、没有主角和人名:也许是我喝多了,电影中出场的人物还是不少,将军、士兵、飞行员、船长、父亲、儿子、法军……一开始幸存的那个英军士兵是影片的叙事主线,大部分情节是通过他的逃生路线来推进的。但是这些人,我印象中没有出现人名;多个场景中谁都不是主角。置身于战争中,人名已经无关紧要,每个人都只是一枚棋子,任由命运裹挟无可选择,谁还在乎你叫什么,活着只是一个个的人,倒下就是一具具的尸体。
3、空军完胜海军:一架德军轰炸机投下五六枚炸弹,就能击沉一艘满员的大船。几分钟前才好不容易踩着下面的肩膀爬上以为可以逃生的大船,然后就被击沉了,命运多舛,欢呼片刻之后才发现这只是命运开了个玩笑。一艘艘船在轰炸机的俯视下是待宰的羔羊,一个俯冲就收割了众多生命,船只成了漂在海上的口口棺材。战争模式已经变了,制空权成了扼住或被扼住命运喉咙的那只手。
4、还是有选择,还是有英雄:紧闭双眼等待命运审判的将军,很幸运地逃过一劫,因为一架已经没油的英军飞机击落了飞到头上的德军轰炸机,将军选择不走留下来和法军一起战斗。船长父亲和儿子配合躲过了德军轰炸机的投射,将一船绝望的英法士兵送回家,而这只是众多商船中的一条,没有名字,没有欢庆,没有载入史册,个个都是无名英雄。敦刻尔克大撤退,最后撤离的英法联军有三十三万之多,靠的是这些无名英雄,靠的是一个个人时时刻刻在无可选择时的选择。诺兰到最后,还是给了我们一丝暖色,不至于因为战争的可怕而丧失了最后的抗争和希望。
影片最后占据屏幕的是一架写着“LC”的英军战斗机,机上这两个字母看着格外亲切即便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联想旗下有一家专注VC的投资公司就叫“LC”。面对无可抗拒的风险,惟有专业担当,也许可以没有名字,但是人类的精神必将传承,归根到底,我们是需要一种精神的,如此才可以回归家园,接受亲人的拥抱,命运的眷顾。️抗争